一、陶渊明介绍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其作品有《饮酒》《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等,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
二、相关成语、典故
1.葛巾漉酒
陶渊明爱喝酒,也会酿酒。有一天,他正在酿酒,朋友前来探望,恰好酒熟了,只差过滤那一步了。陶渊明顺手取下头上的葛巾,将酒过滤,漉完之后,仍将头巾戴在头上,淡定的接待客人。后用葛巾漉酒形容爱酒成癖,嗜酒为荣,赞羡真率超脱。
2.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出任彭泽县令,因为不愿与官场中人虚与委蛇,他怒斥一声“岂能为五斗米折腰”,最终挂印辞官。后用该词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
3.我醉欲眠卿可去
陶渊明面对前来拜访之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便会同饮共醉,待到喝醉以后,就摆摆手道:“我醉欲眠卿可去。”后来诗人李白在《山中与幽人对酌》也引用了这个典故“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4.白衣送酒
有一年重阳节,因为家贫没酒喝,陶渊明心情特别烦闷,独自在篱笆边散步,忽见一个穿白衣的人说奉王弘之命前来送酒,陶渊明心中大喜,接过酒立即尽饮至醉。后遂用“白衣送酒”指内心渴望的东西,朋友及时送到,雪中得炭,遂心所愿。李白曾在《九日登山》中引用了这个典故“因招白衣人,笑酌黄花菊”。
5.不求甚解
出自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不求甚解”的原义是读书只求理解精,不着眼于一字一句的解释,后多指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
【课后练习】
1.(多选)中国古代流传了很多经典的历史典故,下列典故与人物对应正确是()。
A.讳疾忌医——晋文公
B.多多益善——韩信
C.闻鸡起舞——祖逖
D.白衣送酒——陶渊明
2.(单选)下列不属于陶渊明的作品是( )。
A.《归园田居》
B.《桃花源记》
C.《归去来兮辞》
D.《岳阳楼记》
1.【答案】BCD。
解析:
A项错误,该典故讲述了名医扁鹊三次会面蔡桓公,前两次都劝其医治,到第三次就转身而走,蔡桓公追问才明白己经病入膏盲,药石无灵了。
B项正确,故事是说刘邦问韩信能带多少兵?韩信回答说:我带兵是越多越好。
C项正确,东晋时期将领祖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慷慨激昂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
D项正确,白衣送酒的典故与陶渊明有关。
2.【答案】D。
解析: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