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必须走出适合国情的创新路子,特别是要把原始创新能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 0 到 1”的突破”。科技创新一直是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操心的“国之大者”。实践证明,只有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科技投入“奠根基”。近年来,我国“真金白银”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就达到 2.21 万亿元,较 2015 年增长 56.3%,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2.23%.国内发明专利
授权量连续多年位居世界首位,PCT 国际专利申请量跃居世界首位,国际科技论文数量和高被引论文数量均位居世界第二位,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机构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中位列第十四位。强大科技投入不仅在持续激发科技创新能力,也为建设科技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科技成果“大喷涌”。量子信息、铁基超导、中微子、干细胞、脑科学等前沿领域取得一批标志性、引领性重大原创成果载人航天与探月、全球卫星导航、5G 移动通信、超级计算等产业技术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尤其在抗击疫情中,科技“大显身手”,在药物和疫苗研发、检测试剂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提供有力科技支撑。一系列科技成果的呈现,充分彰显了我们科技强国战略的前瞻性、战略性。
科技人才“强支撑”。干事创业,关键在人。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十三五”时期,我国深入推进人才管理体制改革,持续完善科技人才计划体系,培育和引进了一大批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我国研发人员达 461 万人,稳居世界首位,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初步形成。我们要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科教融合,加强科教协同育人,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强大人才支撑。科技改革“向纵深”。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科技领域。比如,优化整合科技计划布局,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深化院士制度改革,推进科技“三评”改革,实施清理“四唯”专项行动,完善科技奖励制度,建立科研领域失信联合惩戒机制……一系列改革“组合拳”,改出了精气神、改出了正能量、改出了新局面。
“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面对日趋复杂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我们要持续提升创新能力,努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制约,为加快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作出科技贡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