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教师备考资料

首页 > 宁夏教师招聘考试 > 备考资料

《教育知识与能力》常考点点之“行为主义”

教师网 | 2020-01-16 15:41

收藏

  今天我们要走进的是行为主义(联结主义)的代表人物弗巴甫洛夫、华生、桑代克。

  一、巴甫洛夫

  诺贝尔奖获得者、俄国心理学家伊凡·巴甫洛夫(Ivan Pavlov,1870—1932)在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部分主要的考查的有以下三个知识点:大脑皮层的功能、神经活动类型学说、性条件作用论。

  (一)脑皮层的研究

  根据外界刺激条件的特点,巴甫洛夫把大脑皮层的功能分为信号系统和信号系统。

  刺激特点 区别 举例
信号系统 把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 人和动物共有 观虎色变
信号系统 把语词作为条件刺激 人类特有 谈虎色变

  这一知识点的基本上以单选题形式出现,即“下列哪些现象属于(或不属于)信号系统(或信号系统)”只要把握住核心区别点,这类题就算是送分题。因此考生要注意。

  信号系统是真真实实地看到了客观事物而引起了个体的身心反应。比如“观虎色变”、“含梅生津”,就是实实在在地看到了老虎才害怕、嘴里吃到了梅子才生津,是由具体的事物引起的条件反应。

  信号系统是没有看到客观事物,只是因为大家在谈论这件事物而引起了个体的身心反应。比如“谈虎色变”、“谈梅生津”,个体并没有真的看到老虎,或是真的吃到了梅子,只是由于谈论到了老虎或梅子就引起了个体的反应,这是由语言引起的条件反应。

  关于此知识点还有一个争议题,那就是“望梅止渴”到底是信号系统还是信号系统。“望梅止渴”只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望见了梅子能生津止渴。但是这样理解是不科学的,众所周知这一成语是个典故,即“曹操为了鼓舞士气,在将士精疲力竭口渴难耐的时候,就说穿过这片地方前面就有梅林,将士们可摘梅子来吃。将士们听后,口水皆出。”由此可知,将士们此时并没有真的看见梅子,只是因为受到了词语的刺激,引起了嘴里生津的反应。因此,为了科学地解释“望梅止渴”这个成语,我们要依据典故来理解,即属于信号系统。

  (二)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巴甫洛夫(1927)用神经活动类型说解释了盖伦提出的四种气质类型的生理基础。神经活动过程即神经兴奋和抑制过程,其基本特征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这个知识点与神经系统相关,广大考生通常难以理解什么是强度、平衡性和灵活性。

  强度是指神经的工作能力或耐力,即能不能承受强烈而持久的刺激。对特定的刺激能不能做出适当的反应。

  平衡性是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的相对力量,二者大体相同就是平衡,否则就是不平衡。不平衡无非有两种情况,一是兴奋过程占优势,即精力充沛、非常亢奋;二是抑制过程占优势。比如说有些人该安静的时候安静,该兴奋的时候兴奋,兴奋和安静的力量大体相同,这就是平衡。但是有些人不管什么时候都处于一种亢奋状态,用俗话来说就是“一点就着”,这就是不平衡。

  灵活性是兴奋和抑制的转换速度,能够迅速地从兴奋转向抑制就是灵活,不能迅速转化就是不灵活。即面对一个新的刺激,能不能从一种状态转移成另一种状态。



盖伦
巴甫洛夫
神经活动过程 神经活动类型
强度 平衡性 灵活性
胆汁质 不平衡   不可遏制型
多血质 平衡 灵活 活泼型
粘液质 平衡 不灵活 安静型
抑郁质     抑制型

  (三)性条件作用论

  巴甫洛夫是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提出性条件作用理论。这个理论当中主要有四个概念和两条规律。

  1、四个概念: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应、条件刺激、条件反应

0

  2、两条规律:获得和消退、分化和泛化

  (1)获得与消退

0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