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教综专项模拟试题
部分主观题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5分,共10分)
1.简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为人师表”的基本内容或要求。
2.简述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三、判断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4分,共12分)
1.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因此,学校的一切教育工作都要从学生的道德认识入手。
2.举一反三是顺向正迁移。
3.遗忘都是消极的。
四、论述题(本大题1小题,共13分)
现代教师的角色是多重的、不断变化的和的。请结合实际,论述教师的职业角色。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3分)
下面是几位科任老师对初二(3)班的议论:
数学老师:“这个班我特别不喜欢,一进教室就乱哄哄的,老师在黑板上写字,下面就吵成一团。要班长管管,这班长竟然不敢去教育那几个调皮的学生。我想开了,不想去说他们了,他们不听课就算了,他们吵他们的,我上我的课,上完课我就走人了。”
语文老师:“这个班确实较差,但还是有许多学生愿意学习。我上课时会对那些成绩较差的学生或调皮的学生多提提问题,只要他们能够提出自己不同看法,我就对他们给予鼓励。有时还特别给予他们各种辅导,所以,他们对我还是尊敬的,在布置作文题目时,我会听听学生们的意见,而且我自己也跟学生们一样及时写一篇作文,看到老师写了,他们也愿意按时完成作文。
英语老师:“这是我看到的较不可思议的班级。很多学生都无所事事,每天不知道要做什么,游手好闲的。要他们读英语,没有几个会朗读对于这种学生,只能严厉要求。我每天命令若干学生朗读英语,不会读就让学生互相打屁股,敢顶嘴的就赶出教室。每次月考,对于分数垫底的学生,都要狠狠训斥。
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违规行为,教师可能采用各种不同的办法进行处理。以下有2个实例:
例一:学生张明在课堂上对邻座做鬼脸,引起对方发笑,老师对其注视片刻后,即不再理睬,继续讲课,学生遂终止其不当行为。
例二:对于平时在课堂上经常讲闲话的学生,一旦他在某节课不再讲闲话,老师就及时予以表扬。结果两个学生很快就不再吵架了。
(1)请依据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分析说明上述两个实例中处置学生不当行为的教育措施的依据。(4分)
(2)结合案例,分析案例中三位教师的师生关系的模式。(6分)
(3)请依据教育学理论,阐述组织与培养班集体的教育措施。(5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题1分,共50分)
1.【参考答案】B
【解析】2018年6月9日到10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故答案选B。
2.【参考答案】C
【解析】2018年10月19日-21日世界VR产业大会在南昌隆重举行。
3.【参考答案】D
【解析】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提出,要努力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
4.【参考答案】D
【解析】《义务教育法》十六条规定:“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应当符合规定的任职条件。校长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聘任。”,故答案选D。
5.【参考答案】A
【解析】2018年7月22日,药监局负责人通报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违法违规生产冻干人用狂犬疫苗案件有关情况。
6.【参考答案】A
【解析】我国《教师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教师在教育教学、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教学改革、学校建设、社会服务、勤工俭学等方面成绩优异的,由所在学校予以表彰、奖励。故答案选A。
7.【参考答案】D
【解析】《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十八条:未成年学生对学生伤害事故负有责任的,由其监护人依法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所以,本题中施暴者的监护人应对小丽承担赔偿责任。故此题选D。
8.【参考答案】C
【解析】《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条: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某让没完成作业的学生做完后再进教室听课,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故此题选C。
9.【参考答案】D
【解析】第五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将学校分为学校和非学校的;
(二)改变或者变相改变公办学校性质的。
10.【参考答案】A
【解析】2018年11月21日,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构召开会议,同意中国、欧盟等7个世贸组织成员的要求,设立组审查美国今年3月宣布的钢铝关税措施,以确认该措施是否违反世贸组织规则。
11.【参考答案】A
【解析】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故答案选A。
12.【参考答案】B
【解析】生存权是指人的生命安全和生活的权利。《儿童权利公约》第6条明确规定:“缔约国确认每个儿童均有固有的生命权”。儿童享有的权利有人身权和受教育权,人身权包括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与荣誉权。故答案选B。
13.【参考答案】A
【解析】我国较早的师范教育产生于清朝末年,1897年盛宣怀开办的“南洋公学”。故答案选A。
14.【参考答案】B
15.【参考答案】B
【解析】义务教育是以法律形式规定的,适龄儿童和少年接受的,、社会、学校和家庭予以的国民基础教育。因此义务教育的较本质特征是强制性。故答案选B。
16.【参考答案】A。
17.【参考答案】A
18.【参考答案】B
19.【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双向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故答案选B。
20.【参考答案】D
【解析】较古老的迁移理论应首推“形式训练说”,这种学说是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的。故答案选D。
21.【参考答案】A
【解析】安德森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和原理等的描述。程序性知识则是关于“怎么做、做什么”的知识,如怎么进行推理、决策或解决某类问题等。故答案选A。
22.【参考答案】A
【解析】该学生错误地认为“勇敢”的含义,这源于学生心理的错误的道德观念。故答案选A。
23.【参考答案】C
【解析】教师发展五阶段:(1)新手水平:(2)新手水平、(3)胜任水平:(4) 熟练水平;(5)水平。其中熟练水平:①具有较强的直觉判断力,能对教学中出现的与以往教学情境类似的情况做出直觉的观察与判断,并作出适宜的反应;②教学技能接近认知自动化的水平;③教学行为达到快捷性、流畅性、灵活性的程度。故答案选C。
24.【参考答案】C
【解析】智慧技能是加涅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之一,指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外办事的能力。加涅的智慧技能层次论把智慧技能分成五个亚类: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性概念、规则、规则。故答案选C。
25.【参考答案】C
26.【参考答案】C
【解析】学习动机是指引发与维持学生的学习行为,并使之指向学业目标的一种动力倾向。它包含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个成分。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动机决定学习的方向;学习动机影响学习的效果;学习动机能够增强学习努力的程度。其中,并不包括“学习动机改变学习内容”的影响作用。故答案选C。
27.【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遗忘理论。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干扰说可以用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来说明,前摄抑制是先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因为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影响,使得材料的后面和前面内容记得效果差。故答案选B。
28.【参考答案】C
【解析】铃铛声在一开始是中性刺激,狗听铃铛声分泌唾液,此时铃铛声为条件刺激。
29.【参考答案】C
【解析】教师职业心理特征有三类:认知、人格和行为特征。
30.【参考答案】A
【解析】世界上个标准化智力测验量表是1905年由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西蒙编制的比纳-西蒙量表。故答案选A。
31.【参考答案】A
【解析】IQ与学业成绩存在中等程度的相关,相关系数在小学阶段为0.6-0.7,在中学阶段为0.5-0.6。故答案选A。
32.【参考答案】D
33.【参考答案】D
【解析】学习是指个体由于经验而引起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故此题选D。
34.【参考答案】B
【解析】无
35.【参考答案】C
【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提出教师要做到“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不断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A项正确。姚瑶在《当代教育论坛》中提出:终身学习是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根本途径。B正确。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强调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D项正确。要求教师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关爱学生”的要求。C项错误。故答案选C。
36.【参考答案】C
37.【参考答案】A
【解析】中国京剧、中国画、中国医学,被世人称为“中国的三大国粹”。故此题选A。
38.【参考答案】B
【解析】李鸿章筹建了江南制造总局。故此题选B。
39.【参考答案】C
【解析】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我国颗人造卫星发射升空,标志着中国进入航天时代,该标志的事件是“东方红一号”发射。故此题选C。
40.【参考答案】A
【解析】因创作了话剧《龙须沟》,作家老舍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荣誉称号是“人民艺术家”。故此题选A。
41.【参考答案】C
【解析】斯宾塞首先将课程用于教育科学领域,此后“课程”一词就成为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故答案选C。
42.【参考答案】B
【解析】陶冶法是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陶冶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题干中利用墙壁上的名言属于陶冶法中的环境陶冶。故答案选B。
43.【参考答案】B
44.【参考答案】D
45.【参考答案】B
【解析】《癸卯学制》主要承袭了日本学制,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该学制明文规定教育目的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是次以法令形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故此题选B。
46.【参考答案】B
【解析】显性课程也称正规课程,指学校所开设的所有课程,即在课程表上应该体现的课程,显著特点是计划性。隐性课程也叫潜在课程、自发课程、无形课程或隐蔽课程,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具体学习环境中所获得的“计划外”的知识、观念、情感等,不是课程计划中所预期的东西。学科课程主要是从各学科领域中精选的部分内容,按照该领域的逻辑结构构成的知识体系。经验课程是关注学生兴趣、动机和实践,体现学习者中心的一种课程形态。学校美化环境,注重文化建设和校规校纪,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属于隐性课程。故此题选B。
47.【参考答案】D
48.【参考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主任工作内容。班主任只有深入细致的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才能指导得法、教育有效。因此,了解和研究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49.【参考答案】B
【解析】布鲁巴奇提出的反思方法有: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和行动研究。故答案选D。
50.【参考答案】B
【解析】“儿童在自己吃饭的时候会喂洋娃娃吃饭”体现的是泛灵论特征,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具备这一特征的儿童处于前运算阶段。故答案选B。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5分,共10分)
1.【参考答案】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
“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
“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
“作风正派,廉洁奉公。”
“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2.【参考答案】
1.系统的理论学习
2.完善的技能训练
3.科学的教学反思
4.科学的教育研究
5.有效的校本教研
三、判断辨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题4分,共12分)
1.【参考答案】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理由如下: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有多种开端,即不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较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2.【参考答案】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理由如下:顺向迁移是先前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逆向迁移是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正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积极的影响,负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种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举一反三”是指列举出一件事情,进而以此类推知道其它许多事情。根据前面定义可以判断,“举一反三”是先前的学习对后面学习的一种促进作用,属于顺向正迁移。因此,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3.【参考答案】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根据奥苏贝尔的同化说,遗忘分为积极的遗忘和消极的遗忘。干扰说只能解释机械学习的保持与遗忘,不能解释有意义学习的保持与遗忘。他认为,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当更的概念与规律代替低级的观念时,低级观念就会被遗忘,从而简化了认识并减轻了记忆。这是一种积极的遗忘。当原有知识结构不巩固,或新旧知识辨析不清时,有可能以原有的观念来代替表面相同而实质不同的新观念,从而出现记忆错误,这是一种消极的遗忘。
四、论述题(本大题1小题,共13分)
【参考答案】
1.学习者和研究者
2.知识的传授者
3.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
4.行为规范的示范者
5.班集体的
6.心理辅导者
7.学生的朋友
五、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5分)
【参考答案】
(1)例一中教师运用的方法是消退法。依据行为主义学习观点,有机体在做出某一行为反应后,不再有物伴随,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概率会降低,称之为消退。张明对学生做鬼脸,老师对其注视片刻后,就不再理睬,继续讲课,较终张明的这种行为消失。
例二中教师运用的方法是法。教师对平时在课堂上经常讲闲话的学生“不再讲闲话”的表现,及时予以表扬,这是的方式,来制止学生的错误行为,并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
材料中老师所运用的心理学原理和实例一是一致的。上述3个实例中对学生不当行为的处置措施,都体现了行为主义学习观点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影响行为变化的主要是、惩罚和消退等外部条件。
(2)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