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小练习,查漏补缺你较牛,小编又来了,今天带来的是教师招聘考试的小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人的身心发展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状态的时期是( )。
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2.人的发展需要经过乳儿、幼儿、童年、少年、青年等时期。这表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稳定性
B.可变性
C.差异性
D.阶段性
3.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高度统一体是( )。
A.校训
B.文化
C.校规
D.校风
4.决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直接和较终决定因素是( )。
A.政治经济制度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教育投资
D.的意志
5.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的( )。
A.规范作用
B.动力作用
C.引导作用
D.爆发作用
6.中学生的身心发展既具有儿童期的特点,又具有成年期的特点,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心理学家把这种特点称为( )。
A.转折性
B.坦率性
C.社会性
D.过渡性
7.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对于中等难度的任务来说,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是(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倒U型关系
D.无关系
8.难以突出本质要素和关键特征的直观形式是( )。
A.实物直观
B.模型直观
C.图表直观
D.网络直观
9.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较主要因素是( )。
A.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B.他人行为的替代经验
C.他人的榜样行为
D.个体自身行为的归因方式
10.科学家利用蝙蝠飞行的原理发明了声纳和雷达,其中促进科学家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是( )。
A.问题表征
B.迁移
C.定势
D.原型启发
【参考答案解析】
1.C【解析】少年期又称学龄中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间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2.D【解析】人的发展要经过乳儿、幼儿、童年、少年、青年等时期,这表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
3.D【解析】校风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和统一。
4.B【解析】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状况所决定的。的教育与的生产力发展相适应,这是学校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遵循的规律。
5.B【解析】科学技术对教育的首要作用是动力作用。
6.D【解析】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心理发展主要体现为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7.C【解析】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认为,对于中等难度的任务来说,动机强度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是倒U型关系。即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但是,动机水平也并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限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其它选项为干扰选项。
8.A【解析】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其中,实物直观即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例如,观察各种实物、演示各种实验、到工厂或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等都属于实物直观。但是,在实际事物中,往往难以突出本质要素。因此,答案选A。B、C、D在此为干扰项。
9.A【解析】班杜拉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较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因为经验会效能期待,反复的失败则会降低效能期待。
10.D【解析】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其中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或现象叫做原型。该题中蝙蝠飞行原理是原型,据此得到启发。
今天的练习就到此结束,希望大家做好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