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知识中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教综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考查形式以客观题为主。下面宁夏教师招聘考试网老师给大家详细介绍下。
一、需要的基本知识。需要属于个性心理倾向性的一种,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抓住关键词缺乏、不平衡,饿了需要吃饭,渴了需要喝水,都是由于缺乏,有人说越缺什么就越需要什么,是有道理的。根据需要的起源,可分为先天的生理性需要和后天的社会性需要,生理性需要是指与保持个体的生命安全和种族延续相联系的一些需要,如饮食、睡眠等。社会性需要是在生理需要基础上,在社会实践和教育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如对劳动、交往、成就、友谊、权力、荣誉等的需要。根据需要的对象,可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物质需要是指人对与衣、食、住、行有关物品的需要,以及对劳动工具、生产资料、文化用品、科研用品等的需要。精神需要是指人对社会精神生活及其产品的需求,如对知识的需要、对文化艺术的需要、对美的欣赏需要等。它是人类特有的需要。需要除了由类别之分,还有层次之分,较重要的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根据需要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马斯洛把需要归纳为七个基本的层次,原先是5个,后来增加为七个,从低到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越底下的越基础,出现得越早,较高层次的是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大家要掌握三个点,个是顺序,按层次分,由低到别是什么,个是马斯洛把位于下面的四种需要称为缺失需要,它们是个体生存所必需的。后三种需要是成长需要,它虽不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但对于我们适应社会来说却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有时候题目会问哪些是缺失性需要哪些是成长性需要。第三个点是低级需要和需要的关系,低级需要得到满足或部分满足之后,才会出现高一级的需要,一个人连生存都满足不了的时候,跟他说自尊自爱、求知审美,是不可能的。注意一下部分满足,拿生理需要来说,一个人不吃得好,甚至不吃得饱,只要能活着,也算生理需要得到了部分满足,也是可以有后面的需要的,例如乞丐也是有尊严的。另外,需要出现后,低级需要仍然存在,不是说一个人有了自尊他就不需要吃饭睡觉了,只是对行为的影响减弱了。
三、需要层次理论对教学的启发。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教育领域中具有的应用价值。(1)它启示我们在开展教育工作时,要注意了解学生的需要,并从研究学生的需要来分析学生的行为。(2)教师要重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高层次需要,并创设教育条件和氛围,逐步使之得到满足,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设团结和谐、奋发向上的班集体。(3)尊重、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抑制不合理需要;(4)引导和培养学生向更高层次发展,使个人需要与社会发展需要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