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规定,对在校园内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 )来处罚。
A.学校B.教育主管部门
C.家长D.公安机关
2.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原因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 )批准。
A.学校
B.乡镇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C.学校或乡镇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D.乡镇人民政府或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
3.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不再听命于周,一些强大的诸侯趁机发动兼并战争,强迫其他各国承认其霸主地位。管仲辅佐( )打着“尊攘夷”旗号,使其“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个霸主。
A.晋文公B.楚庄
C.齐桓公D.秦穆公
4.郑谷有诗曰:“何事文星与酒星,一时钟在李先生。高吟大醉三千百,留着人间伴月明。”诗中的李先生指的是( )。
A.李商隐B.李贺
C.李白D.李煜
5.后母戊大方鼎发现于河南( ),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较大的古代青铜器。
A.信阳B.洛阳
C.商丘D.安阳
6.1859年,英国科学家出版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思想,他是( )。
A.达尔文B.牛顿
C.阿基米德D.爱因斯坦
7.在炎热的夏天经常会发现自来水管“出汗”,这是由于( )。
A.水管热膨胀导致自来水渗出
B.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C.水管中的自来水蒸发
D.空气受热压强下降导致自来水渗出
8.我国民族众多,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下列搭配正确的选项是( )。
A.蒙古族——开斋节、摔跤
B.汉族——端午节、赛龙舟
C.彝族——火把节、手鼓舞
D.白族——那达慕大会、斗牛
9.当工具栏上的“剪切”和“复制”按钮颜色黯淡,不能使用时,表示( )。
A.此时只能从“编辑”菜单中调用“剪切”和“复制”命令
B.在文档中没有选定任何内容
C.剪贴板已经有了要剪切或复制的内容
D.选定的内容太长,剪贴板放不下
10.甲、乙、丙、丁四人商量周末出游。甲说:乙去,我就肯定去;乙说:丙去,我就不去;丙说:无论丁去不去,我都去;丁说:甲、乙中至少有一个人去,我就去。以下哪项推论可能是正确的?( )
A.乙、丙两个人都去了B.甲一个人去了
C.甲、丙、丁三个人去了D.四个人都去了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二条规定,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秩序或者破坏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故本题选D。
2.【答案】D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休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故本题选D。
3.【答案】C
【解析】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后齐桓公又打出“尊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个霸主。故本题选C。
4.【答案】C
【解析】本诗题为《读李白集》,因此指的是李白。故本题选C。
5.【答案】D
【解析】商后母戊大方鼎于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现藏于中国博物馆,是商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为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是迄今世界上出土较大、较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故本题选D。
6.【答案】A
【解析】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奠基人,出版了《物种起源》,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以及物种不变论。牛顿,英国的物理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他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牛顿运动定律,与莱布尼茨共同发明微积分,发明反射式望远镜和光的散射原理,被誉为“近代物理学之父”。阿基米德,伟大的古希腊哲学家、百科式科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力学家,静态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奠基人,并且享有“力学之父”的美称,他发现了浮力定律、杠杆原理等。爱因斯坦,犹太裔物理学家,他提出了光子假设,解释了光电效应,还创立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故本题选A。
7.【答案】B
【解析】在炎热的夏天,自来水管外壁上凝结水珠而出现的“出汗现象”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造成的。故本题选B。
8.【答案】B
【解析】开斋节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节日,主要有回族、维吾尔族;那达慕大会、斗牛、摔跤是蒙古族的节日活动;火把节是彝族、白族的节日;手鼓舞主要是维吾尔族的民间舞蹈。故本题选B。
9.【答案】B
【解析】当工具栏上的“剪切”和“复制”按钮颜色黯淡,不能使用时,表示在文档中没有选定任何内容。故本题选B。
10.【答案】C
【解析】甲、乙、丙、丁的话可分别写为:①乙→甲,②丙→非乙,③丙,④“甲或乙→丁,根据②和③可知丙去,乙不去,排除A、D项;根据④可知,甲去,丁也去,排除B项。只有C项符合题干信息。故本题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