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教师备考资料

首页 > 宁夏教师招聘考试 > 备考资料

2021教师招聘备考“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这些考点你都理解了吗

华图教师 | 2020-12-29 13:56

收藏

  重难点解析

  1.斯金纳把人和动物的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应答性行为是由特定刺激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

  操作性行为则不与任何特定刺激相联系,是有机体自发作出的随意反应。

  斯金纳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建立操作和物之间的联结。

  2.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1)

  是采用适当的物而使机体反应频率、强度和速度增加的过程。可以分为:正和负。

  正是在环境中呈现引起满意结果的刺激,使得行为频率增加。

  负是指移除环境中的厌恶刺激,使得行为频率增加。

  的种类还有很多,包括:

  定时:在固定的时间后获得(刺激)

  变时(不定时):在的时间后获得但是这个时间是不固定的

  定比:在固定数量的操作行为出现之后得到

  变比(不定比):在数量的操作行为出现之后的到这个数量是不固定的。(2)惩罚

  凡是能够减弱行为或者降低反应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做惩罚。惩罚可以分为:

  正惩罚:给予厌恶刺激使得行为频率降低。

  负惩罚:撤销愉悦刺激使得行为频率降低。

  3.操作性条件作用的教育应用

  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复杂的行为也可以塑造而获得。他强调程序教学,即把各门学科知识按其内在逻辑顺序分解,使学习由浅入深,在学习过程中,及时给予反馈和,以达到较终的教育目的。斯金纳认为程序教学可以利用教学机器进行,这为现在的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提供了基本的理论支持。

  程序教学指一种能让学生以自己的速度和水平自学以特定顺序和小步子安排的材料的个别化教学方法。其始创者通常被认为是教学机器的发明人普莱西。程序教学由斯金纳首创,是一种个别化的教学形式,他将要学习的大问题分解为一系列小问题,并将其按的程序编排和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学习并回答问题,学生回答问题后及时得到反馈信息。斯金纳提出理论,对传统教学进行批评,竭力主张改变传统的班级教学,实行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把学习的内容编制成“程序”安装在机器上,学生机器上的程序显示进行学习。后来还发展了不用教学机器,只使用程序教材的程序学习。

  程序学习的过程是将要学习的大问题分解成若干小问题,按顺序呈现给学生,要求学生一一回答,然后给予反馈。学生对问题的回答相当于“反应”,反馈信息相当于“”。程序学习的关键是编制出好的程序。为此,斯金纳提出了编制程序的五条基本原则:小步子、积极反应、及时(反馈)、自定步调、低错误率。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