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绘画
不同于平常我们所理解的绘画,秦汉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绘画形式,即画像石、画像砖。画像石、画像砖与汉墓壁画同时流行,是一种介乎绘画与雕刻之间的特殊艺术样式。
1、画像石、画像砖
画像石是东汉时期重要的美术作品。虽系用雕刻的方法制成,实为以刀代笔施于石材平面上的绘画,因此又称石刻画。
其题材内容与墓室壁画大致相同。画像石作为建筑构件,不仅用于地下墓室,也用于地面享堂和石阙。以山东嘉祥武氏祠画像石为代表。
画像砖与画像石类似,在本质上属于雕塑艺术,虽然战国晚期的一些空心画像砖是用硬笔直接在半乾的砖坯上刻划阴线图像的,但西汉以后的画像砖都是用模塑的方法成的。画像砖的模塑方法,大体可分为“拍印法”和“模印法”两大类。
2、帛画
秦汉绘画的主要类型为壁画和帛画。代表:西汉《长沙马堆-1号汉墓帛画》。性质:旌幡性质、引魂升天。
《T字形帛画》:出土于长沙马堆一号汉墓,长205cm,上宽92cm,下宽47.7cm,向下四角缀有穗形飘带,顶边裹有竹棍,两端系丝带用于悬挂。因为它非常像一件长袖欲舞的衣服,所以遣策中记载其名为“非衣”,以“似衣而非衣”得名。
3、壁画
壁画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绘画样式,始于新石器时代,但被广泛应用于宫室屋宇和墓室,则是在秦汉时期。壁画的内容主要有墓主人升仙的图像,或是墓主人生前经历过的战争场面;表现墓主人生前的日常生活和夸耀他生前所拥有的财富;历史故事、神话人物、祥瑞物等也是壁画中所不可少的。这一时期的壁画代表作主要有汉代壁画《鸿门宴》以及《迎宾拜谒图》等。
三、建筑
秦汉统一,建筑规模更为宏大,组合更为多样,总体风格豪放朴拙;木结构趋向完善;类型以都城、宫殿、祭祀建筑和陵墓为主。考试中多以直接提问的方法考查,如:下列哪一建筑是属于秦汉时期的建筑艺术。
阿旁宫:唐朝诗人杜牧曾在《阿房宫赋》中赞誉道:“六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可见其巨大。
西汉都城长安:遗址在今西安。汉高祖初居栎阳,公元202年将秦代建在渭水南岸的兴乐宫改建为长乐宫,后又在长乐宫西边建未央宫,遂定都长安。
东汉都城洛阳:遗址在今洛阳,原为周代的成周城。南邻洛水,故称洛阳。全城平面略呈长方形,南北约合汉代九里,东西约合汉代六里,故有“九六城”之称。
四、工艺
秦汉时期的工艺考查考虑概率相对于这一时期的雕塑艺术要小些,但也并非是从未出现,所以需简单了解即可。
1、瓦当
瓦当是古代汉族建筑中筒瓦顶端下垂部分。特指东汉和西汉时期,用以装饰美化和蔽护建筑物檐头的建筑附件。主要功能是防水,排水,保护木结构的屋架部分。
因其外露,又可以作为秦汉时期重要的建筑装饰。与壁画、画像石、画像砖一起成为四大建筑装饰门类。
瓦当的图案文字多为有吉祥寓意,两汉流行卷云瓦当和吉祥文字瓦当。西汉末年到新莽出现了较为的四神瓦当,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以及“汉并天下”、“长乐未央”等西汉文字瓦当。
2、陶瓷
西汉后期出现低温铅釉陶,是汉代陶瓷工艺的杰出成就之一。
这类陶器主要用于丧葬用的明器,不宜实用。到了东汉晚期,商周时的原始瓷器发展为真正的瓷器,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划时代的伟大成就。
3、染织工艺
在汉代,丝麻纺织也成为重要的手工业部门。丝织品的工艺进一步发展,质量与现代产品不相上下,如马堆出土的素纱禅衣,重量仅为49克,是古代丝织工艺的精品。汉代因为“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中国的丝织工艺得以进一步传播。
4、漆器工艺
秦汉时代,漆器、铜器、陶器上都有装饰性绘画,以漆绘为著。描绘题材,既有几何纹或动植物纹的图案,也有表现现实社会生活、历史故事及神怪形象的画面,章法或疏或密;格调自由奔放,蕴含着蓬勃的生机。
以上内容就是中国美术史秦汉时期的相关考点。希望考点梳理能够帮助广大考生系统有效的进行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