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概况
引子1:《蜗居》台词太扎心
电视剧《蜗居》有一段台词很现实,戳到了很多观众的心。
女主角郭海萍说:“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串数字蹦出脑海:房贷六千,吃穿用度两千五,冉冉上幼儿园一千五,人情往来六百,交通费五百八,物业管理三四百,手机电话费两百五,还有煤气水电费两百。也就是说,从我苏醒的个呼吸起,我每天要至少进账四百……这就是我活在这个城市的成本。”
引子2:胡景辉的“开炮”与“离职”
在8月17日的一场电话会议中,胡景晖试图揭开近期房租上涨的“真相”:他认为以自如、蛋壳公寓为代表的长租公寓运营商,为了扩大规模,以高于市场正常价格的20%到40%在争抢房源,人为抬高收房价格导致租金暴涨。
出人意料,后,胡景晖即在朋友圈宣布从我爱我家离职,而原因则是因为一通电话被公司夺权。“之所以被供职了十八年的我爱我家切割,原因是链家董事长左晖两次给我爱我家集团董事长兼CEO谢勇打电话,说你能不能管一下胡景晖,如果你管不住,链家将和我爱我家在舆论上开战。”
深度分析
房价上涨的影响:
1.影响人群分析:
(1)高收入群体,虽具备买房实力,由于换工作,或是子女上学,需要就近租房。
(2)中等收入群体,以应届毕业生、自由职业者、外来务工人员等新市民人群为主,是租赁市场的主要需求群体,基数和增量较大。
(3)有住房困难的低收入群体,亟需较基本的住房。
2.影响:
(1)引发民众担心焦虑恐慌,有损政府公信力。
(2)伤害青年奋斗梦想,不利城市“筑巢引凤”留住人才。
房租缘何上涨
1.季节:毕业季、求职季、开学季叠加,季节性因素导致租房需求大增。
2.业态:90后成为租房主力,更追求品质生活,租赁业态升级换代,结构性上涨。
3.调控:楼市调控升级,部分有购房计划的人群,没有购买资格和能力。
4.竞价:业主房租预期,中介竞价推波助澜。
5.炒作:个别中介公司提前囤积区域房源,炒作个案误导市场。
6.资本:资本推动下,将中低端租赁房源改成中,事实上拉高了租金价格。
7.供给:一线和二线城市总量不足与结构失衡的矛盾。
结论:
在个别房租上涨过快的城市,“租不起”的苗头已经显现,“房租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遏制资本兴风作浪。
坚决遏制房价上涨(措施):
(一)加强监督执法,不得恶性竞争房源
北京市住建委联合北京市银监局、北京市金融局、北京市税务局等部门于8月17日集中约谈自如、相寓、蛋壳公寓等主要住房租赁企业负责人。
约谈会明确要求住房租赁企业:不得利用银行贷款等融资渠道获取的资金恶性竞争房源;不得以高于市场水平的租金或哄抬租金房源;不得租金诱导房东提前解除租赁合同等方式房源。
对住房租赁企业启动了联合专项执法检查:严查不按约定用途使用融资资金的行为;严查哄抬租金扰乱市场的行为;严查不按规定进行租赁登记备案的行为。一经查实,各部门将从严处罚、联合惩戒。
同时,也提醒相关房东谨慎对待以明显高于市场租金水平等手段收房的行为,维护好自身合法权益。
资本介入租房市场应紧急刹车
背景1:新建开发投资追不上市场需求,不足以补缺口的空档期。
背景2:政策驱动下,租赁市场预期利润率会有大量的资本进入,推升房屋租赁价格。
在巨大的房源竞争压力下,长租公寓经营者会不顾成本激进地拓展房源、市场,疯狂开展“跑马圈地”,哄抬底租,以获得垄断地位和定价权,这必然会推升市场的价格。
诸多因素综合发酵,改变了市场对房租的预期。眼下,房屋租赁市场的资本大规模流入才刚刚开始,为了争夺市场上的房源,租赁市场的烧钱模式恐怕仍将持续,假如任由“炒”因素在租赁市场兴风作浪,那么房租很可能重蹈房价的覆辙。
资本盯租房,勿念“炒”字经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出租房,居住属性凸显,更不应成为资本热炒对象。
避免出租房成为“唐僧肉”被多方恶意“抢夺”,扰乱租赁市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锁定“住有所居”预定目标,促进“租购并举”战略落地,租赁市场有序发展,促进房地产可持续健康发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纪的炒作、扰乱行为,保护租房刚需们的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应成为各相关部门捍卫百姓应有权利的必答题。
热点文章
治理房租上涨异象,凸显房屋居住属性
本周以来,房租涨价风以北京为中心愈刮愈烈,以至让人惊叹“炒了房价炒房租”?!而成千上万的租客,既有高房租会让荷包缩水而忧心的现实经济压力,更承担着房东涨租赶人的巨大精神压力。
有业内人士直指长租公寓运营商为争抢房源,人为抬高收房价。北京监管部门也闻风而动,约谈相关方不得恶性竞争。长租公寓运营商们则认为房租上涨的“锅”不该由其来背,为此怨愤不已。
一时之间,舆情汹涌,房租成为各方热议焦点,令人揪心。目前在城市租房而居的主要是中低收入阶层,以应届毕业生、自由职业者、外来务工人员等新市民人群为主,基数和增量较大。如果连房租市场这个较基本的底线都无法,无疑会伤害青年奋斗的梦想,不利城市“筑巢引凤”留住人才。同时房租上涨过快更可能会直接推涨CPI,推高商业成本,引发民众尤其是城市年轻人的担心焦虑乃至恐慌,有损政府公信力。从这个角度来说,“租不起”的危害远甚于“买不起”。对症下药,有效治理房租价格上涨,凸显房屋居住属性,已经是当务之急。
房租的涨跌起伏,若符合市场经济规则和运行逻辑,人们自然无话可说。但今年这波多方因素引发“共振”导致的房租上涨“异象”,涨幅之大、范围之广,触目惊心。此“天降异象”不仅与当前经济大势相悖,更充斥着令人不安的“异味”。
房源结构性供给不足,有限出租房成为“唐僧肉”被多方恶意“抢夺”,借势扰乱租赁市场。近年一些城市大力整治违建,将城中村、城郊临建、私建房,以及不少租房大院和企业宿舍等统统拆除,群租房也被清理整顿,这在客观上压缩了租房的房源,助推了租赁市场的乱象。
同时,在“租购同权”政策的吸引和驱动下,资本大规模流入房屋租赁市场,极大改变了市场对房租的预期。在巨大的房源竞争压力下,长租公寓经营者会不顾成本激进地拓展房源、市场,疯狂开展“跑马圈地”,哄抬底租,以获得垄断地位和定价权。比如,过去城中村的大量房屋或居民区的一手房被中介商收去做长租公寓,进行企业化规模化管理。客观来讲,公寓运营商对城中村的房屋或环境加以改造,管理,投入了成本,改善了服务,适当租金并无不可。
但问题在于,当有限的房源被多路资本大军围猎并竞价,“抢快钱者人为哄抬价格者有之”,“凭借各种优势垄断房源,从而博取超额利润者有之”,房租“炒”字当头,推升房租市场价格就在所难免。但房租飞涨,租金畸高,已呈现扭曲状态。假如任由“炒”之利剑在租赁市场兴风作浪,那么房租很可能重蹈房价的覆辙。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出租房,居住属性凸显,更不应成为资本热炒对象。为此,我们要根据各地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多管齐下,对症施治,进行适当行政干预,监管。
一方面,加大房源的供给,加强各种保底措施,如廉租房的政府供给;完善城中村改造配套措施,为打工族租房留下空间。
一方面,加强房屋租赁市场监管,严惩恶意炒作、哄抬价格行为。
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快推进房屋租赁市场法律法规建设,用法治规范房屋租赁市场秩序。比如,我们对租客权益的法律显然严重缺位,由此也造成有些房东或中介商过于强势,随意涨价。对此,可借鉴国外治理经验,确立并房东与房客地位平等的理念,规范房租涨价行为,倡导按规则、照合同办事。
房屋是公众赖以遮蔽风雨之地,具有很强的刚需属性。租赁市场有序健康发展,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锁定“住有所居”预定目标,促进“租购并举”战略落地,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纪的炒作、扰乱行为,保护租房刚需们的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青年梦想、城市“筑巢引凤”保驾护航,应成为各相关部门捍卫百姓应有权利的必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