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三支一扶报考指导

首页 > 宁夏三支一扶考试 > 报考指导

2021年宁夏三支一扶考试公告发布_准考证打印时间

华图教育 | 2021-06-18 16:20

收藏

  2021宁夏三支一扶考试公告发布,共招募“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3000名,其中:支教438名,支农907名(其中水利服务93名),支医238名,帮扶乡村振兴1417名。服务期限为两年。宁夏人事考试网为各位考生提供考试公告以及职位表,并为大家带来公告解析峰会。更多三支一扶考试资讯,请关注宁夏华图

  点击查看>>>2021年宁夏三支一扶考试公告(3000人)

  点击下载>>>2021年宁夏三支一扶考试职位表

  招募程序和时间

  (一)报名

  1、个人注册。报考者登录宁夏人事考试中心网(https://www.nxpta.com/),点击首页“网上报名”后,选择“宁夏回族自治区2021年‘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招募报名”,进入报名系统,点击“注册”,按照系统提示填写个人信息,并妥善保管用户名和密码,完成个人注册。注册后登录报名系统,下载“人事考试照片审核处理工具”,该软件上传审核并自动生成的照片(须为2021年1月1日以后拍摄的正面、免冠证件照片)。

  2、填写报名信息。报考者请务必认真阅读并确认《诚信承诺书》,按照系统要求填写个人报名信息。每位报考者只能报考一个岗位,报名与考试时使用的身份证件一致。本次招募考试采用网上报名方式,免收报名费。

  报名时间:2021年6月22日8:30时-6月25日18:00时,逾期系统将自动关闭。

  3、资格初审。资格初审工作由各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部门及宁东管委会经办机构(以下简称“县级人社部门”)负责。报考者应在提交完整报名信息1个工作日后,登录报名网站查询资格初审结果(较后一个报名日报名的应在当日及时查询)。报考者未报考项目职位资格初审,但符合其他项目职位条件的,可在报名截止前改报其他项目职位;未资格初审且未在报名截止前改报其他职位的,视为放弃。资格初审后,报名结果即被正式确认,不允许再调整报考职位,同时打印《报名登记表》一式两份(此表为资格复审时提供的资料)。

  4、打印准考证。报名结果被确认的报考者,请于7月7日-7月11日登录报名网站打印准考证。

  (二)考试

  招募考试采用笔试方式进行。考试试卷、阅卷和考场编排由自治区人事考试中心组织。

  1、考试时间、地点及科目

  考试于2021年7月11日(星期日)上午统一进行:

  09:00—11:00 《公共基础知识》

  考试地点以准考证标注地点为准。

  2、考试加分。对于脱贫户、残疾人家庭、低保家庭和零就业家庭的毕业生笔试成绩加5分,相关材料提交审核时间为7月13日-7月16日18:00时。报考者应在规定时间内向县级人社部门提交相关材料(见附件3、4),逾期不予加分。

  3、成绩查询。报考者于8月6日登录宁夏人事考试中心网查询成绩。

  (三)资格复审。各地市人社部门及宁东管委会根据分配名额(见附件1),按照考试成绩,从到低分确定资格复审人员名单,于8月9日-8月13日(如有调整以复审公告为准)组织开展资格复审工作(复审人员提供材料见附件4)。

  (四)体检。资格复审合格人员的体检工作,由地市人社部门及宁东管委会按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规定组织实施,于8月19日前完成。体检须在县级以上综合公立医院进行。受检人对体检结果有疑问的,可以申请复检,体检结果以复检结论为准。复检费用由本人承担。

  (五)公示及派遣。根据考试、资格复审、体检结果,由地市人社部门及宁东管委会确定拟招募人员名单,在宁夏人事考试中心网上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的拟招募人员,由县级人社部门会同项目主管部门派遣到岗,并填写服务承诺书,签订服务协议。9月1日正式到岗,若有不到岗服务造成缺额需补录的,应在9月10日前完成补录工作,并及时对补录人员进行公示。

  (六)培训

  对新招募“三支一扶”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具体培训办法及时间另行通知)。

三支一扶备考

  本月初,2021年高考已落幕。那段时间,热搜、短视频、身边聊天充斥着高考的讯息,这也许我们可以称之为“高考热度”。关于高考,你知道这些事吗?新中国成立后的次高考是啥时候呢?高考什么时候恢复的?高考为什么集中在6月7-10号呢?高考作弊犯罪吗?……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高考的那些事

  一、什么是高考?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简称“高考”,是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设置的全国性统一考试,每年6月7日-10日实施。参加考试的对象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招生分理工农医(含体育)、文史(含外语和艺术)两大类。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照招生章程和计划,德智体美劳衡量,择优录取。

  二、高考的发展历程

  1.废科举,引入高考

  中国有1300多年科举考试的历史,这一制度曾显示出选拔人才的优越性,深深地影响了东亚各国。1905年,清廷出于发展新教育、培养实用人才的需要,废除了科举制度,转而引进西方的学校考试制度。中国现代高考制度的建立,就有这样两个重要来源:一是科举考试制度所形成的传统考试思维和价值,二是西方现代考试制度的模式和手段。

  2.新中国成立之前的高考

  1905年,科举考试制度寿终正寝,从此我国现代高考制度登上了历史舞台。

  1936年,全国已经有100多所大学,当时的高考制度是各所高等学校自主组织,学生可以选择报考多所大学,也可能同时被多所大学录取。

  3.新中国成立后的高考

  新中国成立后,高考制度又经历了几次变革,每一次变革推动着时代的进步。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学沿用民国旧制。高等学校单独招生考试,能上大学的大多是知识分子家庭的孩子。

  1952年,新中国次全国统一高考。统一、统一答案和统一评分标准,更好的显示出公平,也适应了当时快速选拔人才的需要。并确定高考时间为每年8月15日至17日三天,并一直沿用至1966年。这是我国教育史上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改革,标志着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制度的建立。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废除高考,高校停止招生。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了1977年。

  1977年,邓小平出任副总理,分管文教,主持恢复高考。将高考时间定为1977年12月10日,是新中国历史上一次冬季高考。恢复高考改变了千百万人的命运,也改变了与民族的历史进程,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在那一年,570万人参加考试,有工人、农民、民办教师、上山下乡和回乡知识青年、复员军人、干部和应届高中毕业生。考生中从1966年到1977年届毕业生都有,师生同场、夫妻同考、兄弟叔侄同试,彼此之间的年龄可能相差十五、六岁。

  2001年,教育部对报名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考生条件进一步放宽。取消了普通高考报名年龄不超过25周岁、未婚的限制,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标志着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向“全民”“终身”敞开了大门。至此全国各地每年都有25周岁以上的大龄考生步入高考考场。

  2021年四川成都54岁考生梁实参加他的第25次高考

  2003年,实施了20多年的7月高考制度迎来变革,教育部决定将高考提前一个月,固定安排在6月的7号和8号。678谐音“录取吧”给了很多家长和学生的一份简单的心理慰藉。

  另外,其实之所以会定在这几天,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天气。在6月初的时候,我国有很多地方还没有进入到真正的夏日,所以气温也不会像7月份那么高。而且7月份的南方,除了高温以外,还会出现台风、发洪水等现象。这些自然灾害必然是会影响到高考生正常考试的,所以,为了不影响考生的正常发挥,避免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才会把高考提到6月份。

  三、面对高考,所有人祝福:高考加油!

  对于“加油”这两个字,我们不陌生,但是你知道它的由来吗?

  清朝道光年间,有一举人张锳,为官三十余载,他一生较为重视教育事业,在任期间,每到午夜交更时分,他都会派两个差役挑着桐油篓巡城。如果见哪户人家有人在挑灯夜读,便去帮他添一勺灯油,并且送上鼓励,这就是“加油”的由来。

  其实,不单单是“加油”,我们很多时候还会祝愿高考考生们“”“勇夺桂冠”“独占鳌头”“及第”“勇夺魁首”“稳居榜首”……

  这些都是我们美好的祝愿,但是,对于选拔人才的考试“高考”,这些词你真的用对了吗?一起了解一下吧

  “”出自科举,意思是指科举得中。

  “勇夺桂冠”中的“桂冠”源自于:古希腊授予杰出的诗人或竞技项目的者以桂冠,即用桂叶、桂花编成的花环。后来通常用桂冠指代光荣的称号,也用来比喻或杰出人物,其实用于选拔人才的考试“高考”是有些欠妥的。

  “独占鳌头”中的“鳌头”出自科举,指科举之在御殿唱名时站的地方是一只鳌头。那个地方只能是的位置,所以叫独占鳌头。

  “及第”是中国传统寓意纹样。明清时期,“及第”象征功名和高官厚禄。纹饰主要以三个孩童组成,中间大孩高举冠盔,表示得中,旁二孩手持如意、以示庆贺。“及第”即考中且高踞榜首。

  “勇夺魁首”中的“魁首”原出自科举,古之科举,以五经取士,每一经的名叫魁首。“魁”“首”两字都有“居位的”义项。由“魁”“首”组成的并列复词“魁首”,指居首位者。多用作褒义,也多用来指称在同辈中才华居的人。比如:“文章魁首”指文章写得较好的人,“五经魁首”指科举时代五经试士每经所取的名,“女中魁首”指女子中才华较出众者。

  “稳居榜首”出自科举。考完科举后的成绩榜,文雅的叫法叫桂榜,桂榜,称榜首。

  四、高考作弊,警钟长鸣

  教育部业已通报了2021年6月7日湖北省某高考考生开考后用手机拍照发送考题的作弊事件,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

  本次作弊能够实现网络传题到底是屏蔽器的责任还是监考人员的失职,也正在调查,我们可以继续关注。更为重要的是,高考作弊违法吗?犯罪吗?

  我国《刑法》明文规定了组织考试作弊罪:百八十四条之一款,在法律规定的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019年较高人民法院、较高人民检察院公布《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其中规定了:

  条,刑法百八十四条之一规定的“法律规定的考试”,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所规定的考试。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下列考试属于“法律规定的考试”:

  (一)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等教育考试;

  (二)中央和地方公务员录用考试;

  (三)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教师资格考试、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会计技术资格考试、资产评估师资格考试、医师资格考试、执业药师职业资格考试、注册建筑师考试、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等技术资格考试;

  (四)其他依照法律由中央或者地方主管部门以及行业组织的考试。

  前款规定的考试涉及的特殊类型招生、特殊技能测试、面试等考试,属于“法律规定的考试”。

  同时《教育法》第七十九条款,在教育考试中作弊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宣布考试无效,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第三条款,对参加教育考试的考生以及考试工作人员、其他相关人员,违反考试管理规定和考场纪律,影响考试公平、公正行为的认定与处理,适用本办法。第六条第(四)(九)项,考生违背考试公平、公正原则,在考试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为考试作弊:(四)携带具有发送或者接收信息功能的设备的;(九)其他以不正当手段获得或者试图获得试题答案、考试成绩的行为。由此可知,高考作弊是高考的公平公正违法犯罪行为,各位考生、各位家长、各位老师、各培训机构以及组织考试的机关及工作人员应当警钟长鸣!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