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宁夏三支一扶考试公告发布,共招募“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3000名,其中:支教438名,支农907名(其中水利服务93名),支医238名,帮扶乡村振兴1417名。服务期限为两年。宁夏人事考试网为各位考生提供考试公告以及职位表,并为大家带来公告解析峰会。更多三支一扶考试资讯,请关注宁夏华图。
点击查看>>>2021年宁夏三支一扶考试公告(3000人)
点击下载>>>2021年宁夏三支一扶考试职位表
招募程序和时间
(一)报名
1、个人注册。报考者登录宁夏人事考试中心网(https://www.nxpta.com/),点击首页“网上报名”后,选择“宁夏回族自治区2021年‘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招募报名”,进入报名系统,点击“注册”,按照系统提示填写个人信息,并妥善保管用户名和密码,完成个人注册。注册后登录报名系统,下载“人事考试照片审核处理工具”,该软件上传审核并自动生成的照片(须为2021年1月1日以后拍摄的正面、免冠证件照片)。
2、填写报名信息。报考者请务必认真阅读并确认《诚信承诺书》,按照系统要求填写个人报名信息。每位报考者只能报考一个岗位,报名与考试时使用的身份证件一致。本次招募考试采用网上报名方式,免收报名费。
报名时间:2021年6月22日8:30时-6月25日18:00时,逾期系统将自动关闭。
3、资格初审。资格初审工作由各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部门及宁东管委会经办机构(以下简称“县级人社部门”)负责。报考者应在提交完整报名信息1个工作日后,登录报名网站查询资格初审结果(较后一个报名日报名的应在当日及时查询)。报考者未报考项目职位资格初审,但符合其他项目职位条件的,可在报名截止前改报其他项目职位;未资格初审且未在报名截止前改报其他职位的,视为放弃。资格初审后,报名结果即被正式确认,不允许再调整报考职位,同时打印《报名登记表》一式两份(此表为资格复审时提供的资料)。
4、打印准考证。报名结果被确认的报考者,请于7月7日-7月11日登录报名网站打印准考证。
(二)考试
招募考试采用笔试方式进行。考试试卷、阅卷和考场编排由自治区人事考试中心组织。
1、考试时间、地点及科目
考试于2021年7月11日(星期日)上午统一进行:
09:00—11:00 《公共基础知识》
考试地点以准考证标注地点为准。
2、考试加分。对于脱贫户、残疾人家庭、低保家庭和零就业家庭的毕业生笔试成绩加5分,相关材料提交审核时间为7月13日-7月16日18:00时。报考者应在规定时间内向县级人社部门提交相关材料(见附件3、4),逾期不予加分。
3、成绩查询。报考者于8月6日登录宁夏人事考试中心网查询成绩。
(三)资格复审。各地市人社部门及宁东管委会根据分配名额(见附件1),按照考试成绩,从到低分确定资格复审人员名单,于8月9日-8月13日(如有调整以复审公告为准)组织开展资格复审工作(复审人员提供材料见附件4)。
(四)体检。资格复审合格人员的体检工作,由地市人社部门及宁东管委会按照《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规定组织实施,于8月19日前完成。体检须在县级以上综合公立医院进行。受检人对体检结果有疑问的,可以申请复检,体检结果以复检结论为准。复检费用由本人承担。
(五)公示及派遣。根据考试、资格复审、体检结果,由地市人社部门及宁东管委会确定拟招募人员名单,在宁夏人事考试中心网上公示。公示期满无异议的拟招募人员,由县级人社部门会同项目主管部门派遣到岗,并填写服务承诺书,签订服务协议。9月1日正式到岗,若有不到岗服务造成缺额需补录的,应在9月10日前完成补录工作,并及时对补录人员进行公示。
(六)培训
对新招募“三支一扶”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具体培训办法及时间另行通知)。
三支一扶备考
5月22日,2021年(第四届)黄河石林山地马拉松百公里越野赛暨乡村振兴健康跑活动受突变天气影响,局地出现冰雹、冻雨、大风灾害性天气,气温骤降,参赛人员出现身体不适、失温等情况,造成部分人员伤亡。截止发稿时,151人确定安全,其中143人已转移至安全地带,8名受伤人员在医院救治;21人找到时已无生命体征。
通报称,该事件是一起因局部地区天气突变发生的公共安全事件。当天,局地出现冰雹、冻雨、大风灾害性天气,气温骤降,造成参赛人员出现身体不适、失温等情况。什么是失温?失温会出现哪些症状?
一、失温是怎么回事?
失温(生理现象),一般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温度降低,并产生一系列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甚至较终造成死亡的病症。这里所谓的人体核心区主要是指大脑和躯干内的心、肺等维持生命的主要器官,这一概念是相对于人体四肢和表层皮肤而言的。
户外运动中失温的原因主要有:
①环境温度过低和穿着太少,使得人体体表传导流失的热量太多;
②身体能量不足,特别是运动进行到后程,因为体内能源物质的消耗,没有足够能量供以产热维持体温。
温度过低时,身体中的生物酶会失效,导致人体的化学反应难以进行,进而抑制人体机能,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二、失温有哪些症状?
(1)轻度失温
患者体温下降到33—35℃,同时会产生剧烈的寒战、四肢冰凉、脸色苍白、严重疲劳、语言不清、肌肉不受意识控制、呆滞、记忆力减退、情绪改变或者失去理智、脉搏减缓、幻觉等。
(2)重度失温
患者体温降到32℃以下,并且失去意识,进入类似冬眠的状态。具体表现为肌肉不再痉挛、脉搏和呼吸速度放慢、体表血液循环大幅度下降、丧失意识等。
(3)重度失温
核心温度在33.88~30度。这个温度将是致命的!在33.88~32.22度时,会出现持续性的剧烈抖动,说话困难,思维迟钝并开始健忘,明显的活动能力衰退,不能够使用双手,走路经常绊倒,情绪沮丧,低落。间歇性的发抖。在32.22~30度之间时,外露的皮肤呈蓝紫色,并且肿胀,肌肉协调非常差,不能行走,思维混乱,但是也可能保持一个姿势并看起来有清醒的迹象。
(4)失温冻伤
失温和冻伤是冬季户外活动较常见的危险之一。人体的理想温度是37度(摄氏,下同),在40.5 度以上时,身体中的生物酶会失效,导致人体的化学反应难以进行,会导致死亡。而在37度以下时,化学反应会减慢,进而抑制人体机能,当体温(指身体核心区温度)低于30度时,死亡几乎无可避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里提出的体温概念是指人体的核心区温度,而不是体表温度,往往存在体表温度低于30度甚至冻结而人却仍然存活的情况。
三、怎么预防失温?
1.注意内衣的选择:
户外出行的人注意力大多集中在防雨防雪,只顾保暖,而忽略了大量出汗引起的失温风险。要选择快干排汗的内衣,切忌棉质内衣。棉织品很吸汗,不容易导出从而引起失温。
2.注意衣物的增减:
在高寒地区徒步出发前将保暖衣物放在随身携带的包里,出发时穿着薄快干T恤或加一件透气好的外套。每到一个休息点就立马取出保暖衣物穿上,避免着凉和失温。
3.注意保暖防护:
如果遇上寒冷天气出行,应做好相应的防风防护措施,不要暴露在寒风中。保暖的帽子、手套、围脖、防风衣、厚袜子、防风面罩等都是大风寒冷天气出行的物品。
4.及时补充体能:
不要让自己体能透支,防止脱水,避免过度出汗和疲劳。备好食物和热饮,补充身体热量。
四、出现失温,具体如何施救?
步:安全转移
在众多失温遇难案例中,遇难者都是暴露在恶劣的环境中引发失温。此时,应停止户外活动,将患者转移至避风处,躲在岩石等遮挡物后方。必要时搭建帐篷进行救援。
步:冷面隔离
患者被安全转移到避风处后,冰冷的地面仍然会继续蚕食宝贵的热量,此时救援队步,要迅速使用睡垫将患者与地面隔绝,防止患者的核心体温继续流失。因为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导到低温物体,睡垫的作用便是阻隔地面,减缓热量传导过程。
第三步:干燥处理
患者出现失温症状时,可能在风雪中已经徒步很久,内层衣物已经被濡湿;外部雨雪也会打湿衣物。救助者要尽快帮助患者更换衣物,用织物擦干患者身体,保持患者身体干燥,用睡袋或厚衣物将患者全身包裹。
第四步:核心区域加温
当患者失温严重时,会意识模糊,肌肉也不再颤抖,这也说明患者身体已经失去为身体供热的能力,此时将其放入再厚的保暖物中也无济于事,只能针对核心部位进行外部加温,如使用热水袋、发热贴,对患者脖子、腋窝、腹股沟等核心区进行加温。对四肢进行加温是错误的。
注意!不要试图给失温严重者进行四肢加热或者喝热水,大量低温血液回到循环带来的低血压和温度进一步降低会增加复苏失败的风险。
1.(单选题)剧烈运动后,人们常常满脸通红,大汗淋漓,这主要是因为皮肤的什么功能:
A.保护和排泄
B.排泄和调节体温
C.排泄和感受外界刺激
D.保护和感受外界刺激
【答案】D
【解析】剧烈运动后,人体内的温度升高,为保持体温的恒定,皮肤表面血管扩张,造成“满脸通红”,毛孔增大,排汗增多,汗液蒸发既可以带走的热量,起到降温的作用,同时,皮肤也出汗排泄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如尿酸、尿素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2.(多选题)人体本身就是一个热原体,随地和外界进行热传递作用,其中温度、湿度和风力影响是导致失温的较常见因素。户外运动中失温的主要原因有:
A.环境温度过低
B.身体体质不好
C.身体能量不足
D.环境温度过高
【答案】AC
【解析】人体本身就是一个热原体,随地和外界进行热传递作用,其中温度、湿度和风力影响是导致失温的较常见因素。户外运动中失温的原因主要有:①环境温度过低和穿着太少,使得人体体表传导流失的热量太多;②身体能量不足,特别是运动进行到后程,因为体内能源物质的消耗,没有足够能量供以产热维持体温。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