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宁夏事业单位招聘考试面试前将进行资格复审,各地招聘单位已经逐步开始进行资格复审工作,宁夏华图为各位同学带来各单位【资格复审公告及面试人员名单汇总】。更多2021宁夏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资讯,请关注宁夏人事考试网。
点击查看>>>2021宁夏事业单位资格复审_面试公告汇总
资格复审
(一)对应聘者的资格审查贯穿招聘工作全过程。凡发现应聘者不符合应聘条件的,取消应聘资格。
(二)面试前复审。招聘单位的区直主管部门或市、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局统一收取拟进入面试人员的相关资格证件和材料进行资格复审,复审合格的取得面试资格。
(三)资格复审合格的面试人员名单由招聘单位的区直主管部门或市、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局在其公共网站或当地门户网站上公示(网址见附件5),公示时间为3个工作日。
(四)资格复审后招聘单位的区直主管部门或市、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局应填写《2021年全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面试应聘者资格复审表》一式两份,应聘者与招聘单位的区直主管部门或市、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局各留存一份。
资格复审内容
资格复审审核拟进入面试人员是否具备报考资格条件,是否符合笔试加分条件。具体为:
1.宁夏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面试应聘者资格复审表。
2.身份证、准考证。
3.户口本。
4.毕业证、学位证、职业资格证。考生须提供毕业证书、学位证书,教育部学信网在线学历验证报告、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请考生提前准备,积极配合。
5.烈士的配偶或子女资格复审时,需要提供《革命烈士证明》和能够证明与烈士关系的材料;因公牺牲人民警察的配偶或子女须提供(市)区及以上党委、政府或自治区有关部门提供的“因公牺牲人员证明”和能够证明与其关系的材料。
资格复审人员注意事项
(一)资格复审时报考者需提供哪些材料?
答:资格复审时,报考者需提供相关资格证件和证明材料原件(包括岗位要求的户口簿、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相关资格证书等证件和证明材料)。负责资格复审的部门(单位)审核拟进入面试人员是否具备报考资格条件,是否符合笔试加分条件,是否存在不得报考的情形。
应届高校毕业生在资格复审结束前尚未取得毕业证的,应出具所在院校签章的就业推荐表及相关证明,就业推荐表、相关证明须与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一致;就业推荐表、相关证明与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不一致的,以毕业证书、学位证书为准。
负责资格复审的部门(单位)对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的考生提供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须教育部学信网在线查询验证;对非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的考生提供的毕业证书、学位证书,须教育或相关部门、院校核实查证。
(二)港、澳人员资格复审须注意什么?
答:香港和澳门居民中的中国公民应聘的,除提供相应的岗位所需相关资格证件,还须提供《港澳居民往来内地通行证》。
(三)申请享受优惠政策的报考者在资格复审时需要提供什么材料?
答:1.烈士的配偶或子女申请笔试加分,在资格复审前向招聘主管部门提供《革命烈士证明》和能够证明与烈士关系的材料。
2.因公牺牲人民警察的配偶、子女申请笔试加分,在资格复审前向招聘主管部门提供县(区)以上党委、政府或自治区有关部门提供的“因公牺牲人员证明”和能够证明与其关系的材料。
3.报考“三项目”服务期满两年考核合格人员需提供相关部门出具的有关材料:
(1)“三支一扶”大学生,资格审核时需要提供自治区“三支一扶”工作协调管理办公室颁发的《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服务证书》(可到人力资源社会部官网—“服务之窗”—“查询”(证书查询)—“《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服务证书》验证系统”进行查询验证),必要时可由应聘者提供服务地县(市、区)项目主管部门(教育局、卫生局、农牧局、扶贫办)关于本人身份、工作年限的证明材料和服务期间的考核材料、合格证综合查证。
(2)“西部计划志愿者”资格审核时需要提供《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服务证》(自治区项目的“志愿者”凭自治区团委出具的证明)、服务地县(市、区)以上团委出具的关于其服务年限的证明和服务期间的考核材料、合格证。
(3)大学生村官资格审核时需要提供服务地县(市、区)党委组织部关于本人身份、服务年限的证明材料和服务期间的考核材料、合格证。
4.退役士官士兵需提供相关退伍证、所属县(市、区)人民武装部出具的参军入伍证明等。
以上证明材料提供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
凡在资格复审结束前未提交证明材料的,视为放弃享受优惠政策资格;凡弄虚作假的,取消招聘资格。
2021宁夏事业考试面试备考指导
一、热点背景
2020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了为期一个多月的珍惜粮食、反对浪费专题调研,旨在加快建立法治化长效机制,为全社会确立餐饮消费、日常食物消费的基本行为准则。12月2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立法规划室主任岳仲明在例行记者会上介绍,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十四次会议,将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关于提请审议反食品浪费法草案的议案。12月2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
2021年4月29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十八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是为了防止食品浪费,粮食安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宪法,制定的法律。在第十条中指出:“餐饮外卖平台应当以显著方式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餐饮服务经营者餐饮外卖平台提供服务的,应当在平台页面上向消费者提供食品分量、规格或者建议消费人数等信息。”(来源:互联网)
二、热点模拟考场
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随着互联网发展,外卖点餐等线上消费规模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形式和理由的浪费现象。针对外卖点餐浪费现象提出建议?
三、热点分析
外卖餐饮作为餐饮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了人们解决饮食问题的便捷途径,在餐饮行业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遏制外卖点餐的餐饮浪费问题,对餐饮行业的可持续、外卖行业的良性发展和树立节约风气都有着重大意义。说到底,反“外卖浪费”也是“线上光盘行动”,只有监管部门、餐饮服务经营者、餐饮外卖平台和消费者积极参与,才能取得实效。
四、外卖点餐如何避免浪费?
首先,餐饮外卖平台和餐饮服务经营者积极加入“线上光盘行动”,从源头杜绝浪费。为贯彻实施反食品浪费法,餐饮服务经营者要严格执行反食品浪费制度规范,将反对食品浪费纳入从业人员培训内容,餐饮供给质量,主动对消费者进行防止餐饮浪费提醒,餐饮外卖平台要以显著方式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理性消费。外卖平台和餐饮企业联合推出一些新举措,避免点餐浪费。比如在线下餐饮店中,部分餐饮店为防止浪费,会采取顾客自行添取米饭的做法,而外卖店铺由于形式限制无法实行,不妨另辟蹊径,参考多数饭堂以“两”为单位,明确米饭分量,让顾客自由选择,而不是使用容器单位(例如一盒)进行笼统计量。细化食品的分量以及规格,不仅有利于顾客合理规划餐食,也有利于销售商家降低相应成本。在外卖的环节上,餐饮企业与外卖平台要清晰表述菜品内容,在堂食菜单与外卖平台上,应尽可能将菜品的主辅配料、口味、份量等信息进行公示,方便顾客选择,避免因点餐误解与信息误导造成食品浪费。
其次,消费者应该把适量点餐、理性消费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在选购时,相对线下购买,线上订购的消费欲望通常会更为强烈且更难控制,因此通常会出现所谓的“剁手”行为,且外卖顾客由于不能够如线下点餐一样增加菜品,所以通常会点得更多。在这种情况下,商家、平台与顾客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信息传达就显得非常重要。商家和平台可各类提醒方式,帮助顾客更好地衡量所点餐品的分量,并且提醒顾客节约粮食、按需购买,达到节约精神的宣传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较后,监管部门依法履行职责,日常监督不放松。市场监督管理局各相关业务科室细化工作职责、密切沟通协作、监督检查、多措并举,要求餐饮服务经营者和餐饮外卖平台多承担菜品成分、具体分量等信息公开和提示责任,与消费者高效沟通,补足信息短板。公示外卖食品信息、提醒消费者防止浪费、以显著方式提示“适量点餐”等法律义务……这些要求,有助于满足消费者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和浪费规避权,更地拿捏浪费的边界,消除消费的误区,杜绝点餐浪费,形成责任闭环,实现反食品浪费机制的全覆盖。
外卖背后的粮食浪费现象不可忽视。外卖点餐已经占据了餐饮消费的半壁江山,甚至还有进一步高歌猛进的态势。《汉书·董仲舒传》曾写到:“众少成多,积小致钜。”每一次倒掉的一口米饭或许不起眼,但日积月累的外卖浪费也会积少成多,形成难以计量的食物浪费。唯有发现问题、重视问题,才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倡导节约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