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视觉对比是由光刺激在空间上的不同分布引起的视觉经验。它可能是由于光线的不同强度在空间上的不同分布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一个物体的颜色受到其周边物体颜色的影响而发生色调改变引起的。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视觉对比的是( )
A.日光灯的光线每秒闪动100次,人们却看不出它在闪动
B.在注视亮着的电灯后,闭上眼睛,眼前会出现一个灯的光亮形象
C.长时间观察挂钟时,会感觉指针从上往下走时比从下往上走时快
D.同样灰度的正方形放在白色背景下比放在黑色背景下显得暗得多
2.非法侵入住宅罪是指违背住宅内成员的意愿或者无法律依据,故意进入公民住宅,或者进人公民住宅后经要求退出而拒不退出的行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构成非法侵入住宅罪的是( )
A.小黎家住一楼,她就在家里开了个小咖啡馆,较近总有个人进来后什么都不点,小黎怎么说他都不肯走,每天都要坐到打烊
B.小陆租了先生的一套房子,先生担心房子会有什么损坏,隔一段时间就会拿着备用钥匙进去检查一下
C.小李发现邻居家冒出了浓烟,一脚踹开邻居家的大门就冲了进去,结果发现原来是邻居在做化学实验
D.小蒋的一个朋友为了找工作,在小蒋家里一住就是半年,小蒋不胜其烦,整天都在想怎样才能让他搬出去
3.共情是指能设身处地地体验他人的处境,对他人情绪情感具备感受力或理解力。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共情的是: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4.区域经济合作:是指地域相近的或地区在经济上的联合与合作。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选项属于区域经济合作的是( )。
A.联合国
B.福州马尾经济开发区
C.世界贸易组织
D.亚太经合组织
5.教唆犯是指故意唆使他人实施犯罪意图的犯罪分子。其突出特点是本人不亲自实施犯罪,而故意唆使他人产生犯罪意图、决定实施犯罪的犯罪分子。根据以上定义,下列属于教唆犯的是( )。
A.林某在一次闲聊中,对刘某说自己特想杀掉丁某。于是,刘某就出面雇用马某将丁某杀害
B.郑某生病,请卢某为其“镇鬼”。卢某胡言说是某坟地有问题。于是郑某在卢某的指点下将一个铁棒钉在坟上,后被坟主拔掉。后来郑某又生病,怀疑又是那个坟在作怪,便决定杀死坟主,为自己消灾。于是郑某将坟主骗到坟边,用菜刀将其杀死
C.在计算机课上,谈到学校的计算机安全系统,老师随意对学生说,这个设计非常,如果谁能进入这个安全系统,厂商会有奖金。结果一个15岁的孩子真的进入了这个安全系统,并迫使它瘫痪
D.某指使自己的儿子(14岁)和邻居家孩子豆豆(15岁)偷盗电线及其他输电设备,然后转卖。被人发现后,某全然不理,继续让儿子和豆豆偷盗电线,致使线路短路,造成多个村庄停电,并使输电线路处于危险状态。
答案与解析详情请点击下一页
答案与解析
1.答案:D
解析: 题干中定义说到,视颜色的觉对比“可能是由于一个物体的颜色受到其周边物体颜色的影响而发生色调改变引起的”。D选项符合定义内容,因此,本题答案选择D选项。
2.答案:B
解析:
A项,小黎虽然是在自己的家里开咖啡馆,但是在营业时间里,这套房属于经营场所,而非“公民住宅”,只有在咖啡馆打烊休息后,它才能算是“住宅”,故A项不构成非法侵入住宅罪。C项,小李是担心邻居家出了什么事才闯进去的,是出于邻居的利益考虑,因而不算“违背住宅内成员的意愿或者无法律依据”。D项,小蒋的朋友肯定是经过小蒋的允许才能住进来,而小蒋也没有正式“要求”他搬走,因而也不符合定义。B项,小陆已经与先生达成了租房协议,拥有房屋的使用权,因此这套租住房应当视为他的住宅。先生虽然是房东,但是他随意进出小陆住宅的行为是没有法律依据的,也是违背小陆的意愿的,因而构成非法侵入住宅罪。故本题选B。
3.答案:A
解析:
关键词在于“体验他人的处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就是要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感受别人的感受,故本题选A。
4.答案:D
解析:
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关键词强调“地域相近”、经济上的“联合与合作”。
步:逐一判断选项
A、C选项都是世界性组织,不会考虑地域是否接近,不符合“地域相近”;B选项只是一个地区,不能体现”联合与合作“;D选项“亚太经合组织”既符合“地域相近”,也符合“经济上的联合与合作”。故正确答案为D。
5.答案:D
解析: 教唆犯是指故意唆使他人实施犯罪意图的犯罪分子。它具有两个特点,一是自己不实施犯罪;二是故意唆使他人犯罪。A选项林某是与刘某闲聊的时候说是想杀掉丁某,没有在主观上对刘某进行引导,所以与定义不符排除;B选项卢某胡言乱语,也没有主观上对郑某进行引导,所以与定义不符排除;C选项教师是对学生随意说的,所以与定义不符排除;D选项中的某本人并未亲自实施犯罪,而故意唆使自己儿子和邻居家孩子犯罪,符合教唆罪定义。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