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公务员考试招告和职位表已经发布,本次考试共招31242人,设置16745个岗位,报名时间至10月24日18:00,宁夏人事考试网为各位考生准备了安徽职位表的拆分下载以及报名入口,助力2022国考!
点击查看>>>2022公务员考试公告
点击下载>>>2022公务员考试全国职位分析汇总
考试内容、时间和地点
(一)笔试
1.内容。笔试包括公共科目和科目,在考试内容上体现分类分级原则。
公共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其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为客观性试题,申论为主观性试题,满分均为100分,详见《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公共科目笔试试卷分为3类,分别适用于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和行政执法类职位。所有报考者均需参加公共科目笔试。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等部门日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德语、朝鲜语(韩语)、葡萄牙语等8个非通用语职位的报考者,还需参加外语水平测试,考试大纲可在考录专题网站和外交部网站查询。
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报考者,还需参加科目笔试,考试大纲可在考录专题网站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公安部网站查询。
2.时间地点。公共科目笔试时间为:
2021年11月28日上午 9:00—11:00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2021年11月28日下午 14:00—17:00 申论
8个非通用语职位外语水平测试,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科目笔试时间为:
2021年11月27日下午 14:00—16:00
笔试在全国各直辖市、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和个别较大城市设置考点。报考者应当按照准考证上确定的时间和地点,同时携带准考证和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与报名时一致)参加考试。8个非通用语职位的报考者在网上报名时,务必将考点选择为北京。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报考者在网上报名时,务必将考点选择为直辖市、省会城市或者自治区首府。
3.成绩查询。笔试阅卷结束后,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确定各类职位笔试较低合格分数线,对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职位、基层职位和特殊职位等,将予以适当倾斜。
报考者可于2022年1月登录考录专题网站查询笔试成绩和较低合格分数线。其中,8个非通用语职位,笔试成绩按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外语水平测试成绩(考试成绩均按百分制折算,下同)分别占25%、25%、50%的比例合成。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和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笔试成绩按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科目笔试成绩分别占25%、25%、50%的比例合成。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笔试成绩按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科目笔试成绩分别占40%、30%、30%的比例合成。
(二)面试
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根据《招考简章》中规定的面试人数与计划录用人数的比例,按照笔试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各职位进入面试的人选,并在考录专题网站上公布。达到笔试较低合格分数线的人数与计划录用人数比例低于规定面试比例的职位,将面向社会进行调剂。调剂在公共科目考试内容相同(即指报考者应答的是同一类试卷)的职位之间进行,调剂公告、职位等考录专题网站发布。
招录机关负责面试实施,时间、地点等事项详见招录机关在本部门网站和考录专题网站上发布的面试公告。面试时,报考者须提供本人身份证件(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学生证、工作证等)原件、所在学校或者单位盖章的报名推荐表、报名登记表等材料。凡有关材料主要信息不实,影响资格审查结果的,招录机关有权取消报考者参加面试的资格。报名推荐表、报名登记表等材料可从考录专题网站下载、打印。
部分招录机关在面试阶段组织能力测试,能力测试设置情况和测试内容、分值比重等见《招考简章》或者招录机关发布的面试公告。
面试结束后,招录机关考录专题网站发布报考者的面试成绩以及综合成绩。其中,未组织能力测试的,综合成绩按照笔试、面试成绩各占50%的比例合成;组织能力测试的,综合成绩按照笔试成绩占50%、面试成绩和能力测试成绩共占50%的比例合成。
2022国考申论资料
“互联网+医疗”产生了医疗行业的新业态,互联网医院随之诞生,医疗的涵义亦多了一个维度。
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在各项配套政策支持下,我国互联网医疗服务“跑出加速度”。我国互联网医院由2018年的100多家猛增到目前的1600多家。仅今年上半年,就增加500多家。互联网医疗已经成为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快速增长的过程中,一些“隐忧”也随之显现。
由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联合健康界发布的《2021中国互联网医院发展报告》就显示,互联网医院真正能实现有效持续运营不足10%,大部分处于建而不用或浅尝辄止的“僵尸状态”。
明明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帮助患者可以灵活地接受全国各地医生的在线诊治,具有如此明显的优势,却为何“叫好不叫座”?
首先,一些医疗机构建立互联网医院只是权宜之计,并没有把工作重心真正放在互联网医疗服务上。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不少医疗机构的患者数量迅速减少,运营因此遇到困难,它们于是选择开通互联网医院,提供在线医疗服务,以便留住患者。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线下诊疗服务也恢复了正常,互联网医疗服务也就被束之高阁。
其次,互联网医疗服务仍缺乏一套良性运营的机制。一方面,诊疗服务定价不尽合理,存在“一刀切”的现象,没有充分体现医务人员的劳动价值。具体而言,医务人员进行线上诊疗耗费的时间并不比线下门诊少,有时为了确定患者的病情,要花更多时间与患者在线交流。此外,一些地区开展的远程诊疗服务缺乏收费标准,往往收费较低或者完全。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很多互联网医院的医务人员缺乏积极性,医院也难以持续盈利。另一方面,互联网诊疗的医保覆盖率也远低于线下,为了节省费用,不少患者宁愿选择去实体机构线下就诊。
配套服务不到位也是一个影响因素。由于电子处方流转尚未在全国推行,一些互联网医院尚未完善药品配送服务,都导致患者在线就诊后,去哪儿买药成为一个难题。此外,由于不同医疗机构的化验、检查结果未实现共享,使得患者在线看病后依旧要去线下机构做配套的检查。凡此种种,都极大地影响了患者在线就医的体验。
针对现阶段的这些“病症”,互联网医院也需“对症用药”。比如,在线问诊靠不靠谱,关键看医生是否靠谱,需要严格医生的准入,严格核查行医资格,这也是互联网医疗的底线。不断医生在线诊断的能力和沟通能力,需要互联网医院加大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改善目前的激励机制,鼓励更多的医师“触网”,不要让在线诊疗成为年轻医生的,都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此外,更应医保覆盖率,完善在线诊疗服务的定价体系,完善相关的配套服务,打通电子处方流转、药品配送等多个堵点……让“看病不出门”能真正成为老百姓问诊寻医的日常。
作为新兴产业和新生事物,互联网医疗遇到了“成长的烦恼”,也需要在成长中去不断解决,不断规范,形成良性发展模式。由此,互联网医疗才能为健康中国的建设进一步添砖加瓦。
文章来源: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21/1012/c431649-32251205.html
文章原标题:人民来论:“叫好不叫座”?别让互联网医院只成了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