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全国快讯

首页 > 全国快讯

国考报名_2022公务员考试内蒙古报名入口

宁夏华图 | 2021-10-17 16:14

收藏

  2022年公务员考试招告和职位表已经发布,本次考试共招31242人,设置16745个岗位,报名时间至10月24日18:00,宁夏人事考试网为各位考生准备了内蒙古职位表的拆分下载以及报名入口,助力2022国考!

点击查看>>>2022公务员考试公告

点击下载>>>2022公务员考试全国职位分析汇总

点击下载>>>2022公务员考试全国职位表

  考试内容、时间和地点

  (一)笔试

  1.内容。笔试包括公共科目和科目,在考试内容上体现分类分级原则。

  公共科目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其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为客观性试题,申论为主观性试题,满分均为100分,详见《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笔试考试大纲》。公共科目笔试试卷分为3类,分别适用于中央机关及其省级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市(地)级及以下直属机构综合管理类职位和行政执法类职位。所有报考者均需参加公共科目笔试。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外交部等部门日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德语、朝鲜语(韩语)、葡萄牙语等8个非通用语职位的报考者,还需参加外语水平测试,考试大纲可在考录专题网站和外交部网站查询。

  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报考者,还需参加科目笔试,考试大纲可在考录专题网站和中国银保监会、中国证监会、公安部网站查询。

  2.时间地点。公共科目笔试时间为:

  2021年11月28日上午 9:00—11:00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2021年11月28日下午 14:00—17:00 申论

  8个非通用语职位外语水平测试,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科目笔试时间为:

  2021年11月27日下午 14:00—16:00

  笔试在全国各直辖市、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和个别较大城市设置考点。报考者应当按照准考证上确定的时间和地点,同时携带准考证和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与报名时一致)参加考试。8个非通用语职位的报考者在网上报名时,务必将考点选择为北京。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以及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的报考者在网上报名时,务必将考点选择为直辖市、省会城市或者自治区首府。

  3.成绩查询。笔试阅卷结束后,由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确定各类职位笔试较低合格分数线,对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职位、基层职位和特殊职位等,将予以适当倾斜。

  报考者可于2022年1月登录考录专题网站查询笔试成绩和较低合格分数线。其中,8个非通用语职位,笔试成绩按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外语水平测试成绩(考试成绩均按百分制折算,下同)分别占25%、25%、50%的比例合成。中国银保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和中国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职位,笔试成绩按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科目笔试成绩分别占25%、25%、50%的比例合成。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职位,笔试成绩按照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申论、科目笔试成绩分别占40%、30%、30%的比例合成。

  (二)面试

  中央公务员主管部门根据《招考简章》中规定的面试人数与计划录用人数的比例,按照笔试成绩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各职位进入面试的人选,并在考录专题网站上公布。达到笔试较低合格分数线的人数与计划录用人数比例低于规定面试比例的职位,将面向社会进行调剂。调剂在公共科目考试内容相同(即指报考者应答的是同一类试卷)的职位之间进行,调剂公告、职位等考录专题网站发布。

  招录机关负责面试实施,时间、地点等事项详见招录机关在本部门网站和考录专题网站上发布的面试公告。面试时,报考者须提供本人身份证件(本人有效居民身份证、学生证、工作证等)原件、所在学校或者单位盖章的报名推荐表、报名登记表等材料。凡有关材料主要信息不实,影响资格审查结果的,招录机关有权取消报考者参加面试的资格。报名推荐表、报名登记表等材料可从考录专题网站下载、打印。

  部分招录机关在面试阶段组织能力测试,能力测试设置情况和测试内容、分值比重等见《招考简章》或者招录机关发布的面试公告。

  面试结束后,招录机关考录专题网站发布报考者的面试成绩以及综合成绩。其中,未组织能力测试的,综合成绩按照笔试、面试成绩各占50%的比例合成;组织能力测试的,综合成绩按照笔试成绩占50%、面试成绩和能力测试成绩共占50%的比例合成。

  

 

  2022国考申论资料

  信用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可以拆解为信与用,直接表现为信任和效用。信”指的是承诺、诚实和守信,是内在的道德操守;“用”指的是使用、效用和作用,是外在的行为方式。“信”与“用”的有机结合,就形成了一个既包含内在素质品质,又包含外在行为处事的;既体现循规蹈矩,又有生命力的词汇,讲究内外兼修。


  “信”者,内化于心,外塑于行。秦国商鞅,欲为变法,“立木取信”,成就大秦帝国;楚人季布,以信立人,“一诺千金”,美誉名扬天下;毛遂自荐,取信赵,“一言九鼎”,实现联楚抗秦;曾子杀彘,言传身教,“言而有信”,树立教育典范。自古以来,“信”代表着内心的坚守,行动的基准和道德的标尺,其在不同层次所体现的内涵不尽相同。对个人而言,处事真诚、待人以信,方能立足于社会;对企业而言,遵规守法,信守契约,方能可持续经营;对于政府而言,建章立制,树立威信,方能取信于人民;对社会而言,征信互联,构建体系,方能促进于文明;对于而言,信誉担当,邦交之礼,方能斩露于国际。正如古人所云: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信”者,讲究知行合一。

  “用”者,科学利用,发挥效用。难以想象,从古至今没有信用体系的社会将带来哪些不便。没有以信用为支撑的商号,古代商人必然无法携带银票走南闯北,促进商品流通,恐怕只能偏安于一隅,墨守成规,也就不会诞生粤商、徽商、晋商、浙商、苏商等“五大商帮”。没有以信用为支撑的流通货币,全球经济必然严重倒退,经济秩序严重紊乱,全球经济一体化成为空谈,全球贸易自由化成为空想,世界可能仍将处于物物交换的落后时代。因此,信誉的产生其意义在于有效的指导现实社会,方便人民的日常生活。科学的利用信用,能够促进经济社会繁荣发展,能够满足人民日益丰富的物质文化需求,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所谓“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用”者,讲究发挥作用。

  “信”建立“用”的基础,“用”促进“信”的形成。建设社会信用体系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完善诚信体系势在必行。诚信者可办理信用卡,生活便利性;网购时,可以先到货后付款,增加消费体验;买房时,可分期支付,减轻购房者的经济压力。失信者无法购买机票、车票;无法办理住房贷款;限制消费;影响子女教育等,可谓“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每年的“3.15“晚会也是对鼓励诚信经营的有力体现,对失信违法经营的有力打击。以信用为基础能够促进社会进步,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构建和谐社会,而以使用为基础倒逼每个人的信用形成,则有利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不断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中国共产党百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其实就是对守信的直接例证,始终坚持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己任,坚守对人民的承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搞建设、促改革、重发展、脱贫困、抓民生、奔小康、兴科技、立国威,一步一个脚印,踏实稳健,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迈进。毫无疑问,在这条复兴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建设信用体系,需要让“知信、用信、维信、守信”洒满华夏大地,让“诚信、践诺、坦诚、真实”筑牢文明根基,以信为荣,以用为本,共同谱写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