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给大家介绍了优中选优时个要考虑的是项与笼统项的对比,这次再为大家介绍个要考虑的差异对比,即项与单一项。
项即对于全文的概括,换句话说,选项的表述既涉及前文的铺垫,又对应较后的结论。反之,单一项的表述往往撇开前文的叙述,只针对较终结论。可以这么说,当没有项的时候选择单一项是没问题的,因为结论是嘛,但当两种选项同时出现时我们要项,因为它才是对文段的总结概括。接下来我们几道例题尝试着这种比较来排除干扰项:
例1.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粮食安全的战略部署,“软硬件”同时发力将助力农业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随着现代科技手段的注入,农业科技既帮助农民不断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又让农业生产更加高效。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李登海的紧凑型杂交玉米……一批又一批国际的粮食品种不断被培育出来。从地瘠“斗笠田”到丰产“吨粮田”,从“汗滴禾下土”到“无接触式春耕”,从“灾殃难测”到“高科技防灾”,现代科技为我国农耕注入了“硬核生产力”。这就意味着粮食丰收,库存充裕,藏粮于民,才会国泰民安。
较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
B. 粮食生产“稳”字当头
C. 藏粮于民,才能国泰民安
D. 科技水平,粮食安全
【答案】D。解析:这是一道标题选择题,这道题的主旨句很好找,在较后一句“这就意味着”是对前文的总结,引出主旨。正常情况下我们需要对主旨句精简压缩同义替换,这道题很多同学都想选C选项,因为直接对应的是主旨句,可以说是抓住了,但我们把所有选项看完,做综合比较。我们会发现D选项才是较合适的,因为“这就意味着”中的“这”正是指代的前文大段文字叙述的科技水平以生产力这件事,即D选项提到的“科技水平”,而“粮食安全”就是对主旨句的总结,因此D选项属于概括全文,比C选项更合适。
例2. 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结构高速转变的时期,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将需要同时面临“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难度加大”与“农村劳动力存量的整体素质趋于降低”两大问题。从农业农村发展的要求出发,今后一个时期,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优化农村人力资本结构着眼于农村人力资源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以点带面”加快促进农村劳动者整体素质的,从而有效缓解当前人力资源日益短缺的问题,促进农业农村平稳发展。
这段文字作者主要强调的是:
A. 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问题
B. 农村劳动者整体素质的策略
C. 当前农村人力资源日益短缺的问题
D. 农村劳动力资源短缺的解决办法
【答案】D。解析:这是一道主旨概括题,先去寻找主旨句。总共两句话,句是提问题,句是给对策,对策是,所以句是主旨,到这儿为止相信绝大部分同学都会理解。但主旨句易找,找到之后对应到选项则容易出问题。这道题大概很多人都会选择B选项。看似B选项是非常有道理的,它就是对“”之后对策的总结,但是若细细对比,则会发现D选项会更加合适。“解决办法”也是对策,而且“农村劳动力资源短缺”出现在“从而”之后,属于前面的对策所要达到的目的,相比B选项之总结对策,D选项属于既有对策又有该对策要达到的目的,或者说既有问题又有对策,属于概括,较。因此,这道题选择D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