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公务员考研

首页 > 宁夏成人学历 > 招考信息 > 考研

2022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试题(一)

华图教育 | 2021-11-15 11:39

收藏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844年八月底,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会面。这次会面使他们发现彼此的基本观点完全一致,于是开始了在科学理论研究和革命活动中的长期合作。马克思和恩格斯系统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著作是 ()

  A.《德意志意识形态》

  B.《神圣家族》

  C.《哲学的贫困》

  D.《共产党宣言》

  2.习 近 平强调,“历史是较好的教科书”,“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历史的教训更应引以为戒”,“中国革命历史是较好的营养剂”。人们能够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是因为 ( )

  A.历史规律和自然规律存在着惊人的相似性

  B.人类历史发展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

  C.历史总是在循环往复中不断向前发展

  D.人类已经完全掌握了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

  3.智能生物识别等人工智能新技术快速走进老百姓的生活。然而, 在新技术快速发展应用的同时,也因法律法规相对滞后而引发人们对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担忧。有呼吁,在发展新技术时,要划定法律禁区,制定行业规范,构成一个新技术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从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看,法津法规 ( )

  A.总是阻碍新技术的健康发展

  B.只能落后于新技术发展

  C.与新技术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D.归根到底是新技术发展的内在动力

  4.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在“发展社会劳动的生产力”的同时, 也“不自觉地创造着一种更的生产形式的物质条件。”这表明( )

  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能够无限制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资本越发展越有利于巩固资本主义

  C.资本越扩张越不利于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D.资本主义生产是一种历史的、过渡性的生产形式

  5.毛 泽 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个重大理论成果,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重要理论观点所构成的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这一科学思想体系所围绕的主题是 ()

  A.中国革命和建设

  B.中国命运和前途

  C.中国社会性质和阶级状况

  D.中国改革和发展

  答案请点击下一页


  2021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试题答案及解析

  1.【答案】A

  【华图详解】《德意志意识形态》写于 1845年秋—1846年 5月, 较终由于书报检查机关的阻扰和出版商对所批判的哲学流派和人物的同情,这部著作未能出版。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对费尔巴哈、鲍威尔和施蒂纳为代表的各式各样唯心史观的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创立。故 A正确。《神圣家族》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次合写的批判青年黑格尔派主观唯心主义和论述历史唯物主义的著作,写于1844年9~11月间,1845年2月在法兰克福出版单行本。故 B错误。1847年,马克思撰写并发表了《哲学的贫困》,以批判蒲鲁东(1809-1865)在 1846年发表的

  《贫困的哲学》。这部重要的著作是马克思主义学说较早发表的文本。马克思主义的新世界观与马克思主义经济科学的 “决定性的东西”,都是这一文本次公开问世的。故 C错误。《共产党宣言》问世于 1848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全文贯穿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正式诞生。故 D 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 A。

  2.【答案】B

  【华图详解】历史规律与自然规律是有区别的。首先,形成机制不同。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历史规律则是抱有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其次,作用方式不同。在历史规律中既存在着客观制约主观的关系,又存在着主观制约客观的关系。自然规律只要具备了同样的客观物质条件就可以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复制出现。再次,表现形式不同。历史规律在不同的社会,,民族以及不同的历史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自然规律的表现形式则不会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故 A错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两对基本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 之中,规定社会的性质和基本结构,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 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发展。社会规律虽然表现形式与自然规律不尽相同,但和自然规律一样都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故 B正确。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唯物辩证法认为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思维都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事物的发展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发展的实质就是事物的前进、上升,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并不是循环往复。故 C错误。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人类没有完全掌握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故 D 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 B。

  3【答案】C

  【华图详解】法律法规属于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有可能落后于经济基础的发展也有可能先于经济基础而变化发展。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因此, 法律法规并不总是阻碍新技术的健康发展,故 A错误。法律法规也不是只能落后于新技术发展,故 B错误。法律法规作为上层建筑与新技术发展并不总是完全一致,具有不平衡性,故 C正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但不可能是其内在动力,故 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 B。

  4【答案】D

  【华图详解】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其具体表现是:表现在消费上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购买力相对缩小的矛盾;表现在生产上是个别企业中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表现在阶级关系上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资本主义的这一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不可能无限制发展生产力。故 A错误。资本的发展会使得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越发激化,这一矛盾在资本主义是无法得到根本解决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必将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代替。因此,资本越发展越有利于巩固资本主义的说法是错误的,故 B错误。C选项错误明显,偏离了题意且不符合事实。故 C错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在历史发展中产生的必然也将在历史发展中灭亡, 其较终会被社会主义生产方式所取代,所以资本主义生产是一种历史的、过渡性的生产形式。故 D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 D。

  5【答案】A

  【华图详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个重大理论成果,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人民在进行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凝结成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其主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故 BCD错误,A正确。综上所述,本题选 A。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