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现实中的餐饮浪费,不仅表现为剩余了大量的饭菜,还表现为很多人一剩了之,根本就没有打包的习惯。应当相信,上述规定会产生的倒逼效果,但也不能太过乐观。不少人担心可能出现这种情况:有的消费者为了避免被“增加餐余收费”,同意或者要求饭店打包,但打完包带回家,根本就不食用或很少食用,甚至走出饭店就往垃圾箱里一扔。倘若这样,不仅没有节约的效果,反而增加了垃圾分类的难度。这其实是一种“浪费转移”,看起来盘子光了,食物都被带走了,但浪费并没有解决,而是换一种方式存在。
作者接下来较有可能论述的是:
A. 如何杜绝餐饮浪费
B. “浪费转移”的实质
C. 需要完善遏制餐饮浪费的方式
D. 应人们勤俭节约的意识
【答案】C
【解析】步,快速浏览文段,分析尾句,判别文段话题落脚点。文段话题落在“浪费转移”这一新的浪费方式上,接下来应围绕“浪费转移”这一浪费方式的对策进行论述。
步,对比选项。C项是对于新的餐饮浪费方式提出的合理对策,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属于对策表述,但文段话题落脚在“浪费方式”上,话题不一致。B项:前文已经论述过的内容。D项:“勤俭节约的意识”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