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事业单位社群刷题

首页 > 宁夏事业单位考试 > 事业单位社群刷题

事业单位刷题题本:第2题含答案(11.22)

宁夏华图 | 2021-11-22 13:30

收藏

  2.先秦时期,人们囿于对九州边界的认知局限,以衡阳为九州的南极,雁门为九州的北极,认为鸿雁从碣石和雁门南下,栖止会稽和衡阳,所以我们也就更容易理解为什么早期的诗文中均会将衡阳与雁门对举,也自然就明白为什么大雁除了被称为衡阳雁、回雁以外,还会有塞雁、朔雁、胡雁等代称了。后来唐宋诗词中经常出现的将衡阳当作雁南飞之极点的含义当由此演变而来,只是人们已经搞不懂其真实原因了。

  下列说法与文章不符的是:

  A. “衡阳雁”是古诗文中经常见的意象

  B. 雁在品种上分为塞雁、朔雁、胡雁等

  C. 古人曾经认为雁门已是我国的较北端

  D. 古代文人大多以为大雁不会飞过衡阳

  【答案】B

  【解析】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文段一一对应。

  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后来唐宋诗词中经常出现的将衡阳当作雁南飞之极点的含义当由此演变而来”,符合文意,排除A项。B项对应“也自然就明白为什么大雁除了被称为衡阳雁、回雁以外,还会有塞雁、朔雁、胡雁等代称了”,文段表达的是“塞雁、朔雁、胡雁”为大雁的代称,而非品种,曲解文意。C项对应“先秦时期,人们囿于对九州边界的认知局限,以衡阳为九州的南极,雁门为九州的北极”,符合文意,排除C项。D项对应“后来唐宋诗词中经常出现的将衡阳当作雁南飞之极点的含义当由此演变而来”,符合文意,排除D项。

  因此,选择B选项。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