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公务员报考指导

首页 > 宁夏公务员考试 > 报考指导

2022年宁夏公务员考试报名学历条件_宁夏人事考试中心

宁夏华图 | 2022-01-17 10:28

收藏

  2022第2版 公务员考试刷题10000题 22本

  【新大纲版】2022公务员招录考试用书 行测+申论 6本

  宁夏公务员考试报考条件(参考2020)

  (一)具有下列资格条件者可以报考: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18周岁以上,35周岁以下(1984年3月1日至2002年7月13日期间出生)。2020年应届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非在职)年龄可放宽到40周岁以下(1979年3月1日以后出生)。对年龄有特殊要求的,以《宁夏回族自治区2020年考试录用公务员职位一览表》(见附件1,以下简称《职位表》)为准;

  3.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4.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行;

  5.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和心理素质;

  6.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取得工、预备技师职业资格的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毕业生,可比照大专学历报考);

  7.具有宁夏回族自治区常住户籍(2020年7月13日前取得)。以下7类人员报考不受宁夏户籍限制:

  (1)在宁夏服务期满2年且考核合格的“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志愿者”(简称“三项目人员”);

  (2)宁夏各普通高校2020年应届毕业生;

  (3)区外普通高校宁夏生源地的应、往届毕业生(“生源地”指报考者考入普通高校前的常住户籍所在地);

  (4)具有研究生学历并取得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人员;

  (5)具有法律职业资格证书,且报考法院系统法官助理、检察院系统检察官助理等要求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书职位的人员;

  (6)父母或配偶于2020年7月13日前取得宁夏户籍的人员(父母含岳父母、公婆,本人与配偶须于2020年7月13日前进行婚姻登记);

  (7)我区2020年7月13日前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配偶(本人与配偶须于2020年7月13日前进行婚姻登记)。

  8.具备拟报考职位所要求的其他资格条件:

  (1)报考“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职位,须曾在基层工作累计满2年以上;

  (2)报考面向“三项目人员”定向招考职位,须在宁夏服务期满2年且考核合格。此类人员离开服务岗位后,享受定向招录政策的期限为5年,即是2015年9月30日以后服务期满的人员。凡在机关、事业单位公开招考(聘)中已享受过该政策并曾被录(聘)用人员,不再享受此政策;

  (3)报考艰苦边远地区(宁南山区九县区和全区所有乡镇)面向当地事业单位(不含学校、医院、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在编在岗人员定向招考职位,须聘期累计满5年;

  (4)报考法院系统法官助理,检察院系统检察官助理、侦查辅助人员,行政机关中行政处罚决定审核、行政复议、行政裁决、法律顾问职位,须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且取得报考职位适用的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或参加2019年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成绩达到相应的合格分数线;

  (5)报考法院、公安、司法系统(以下简称“政法系统”)警察职位(狱医职位除外),须体能测评合格。

  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二)下列人员不得报考:

  1.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2.被开除中国共产党党籍的;

  3.被开除公职的;

  4.被辞退未满5年的公务员(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

  5.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

  6.在公务员招考中被认定有违纪违规行为,目前仍在禁考期的;

  7.新录用公务员(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未满5年(含试用期)较低服务期的;基层政法干警定向培养人员服务期未满的或正在定向培养学习的;

  8.普通高校在读的全日制非2020年应届毕业生;

  9.现役军人;

  10.属于《关于做好公务员录用考察工作的通知》(国公局发〔2013〕2号)、《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察工作实施办法》(宁组发〔2015〕44号)规定不得确定为录用人选情形的;

  11.报考者不得报考录用后即构务员法第七十四条所列回避情形的职位,也不得报考与本人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的人员担任领导成员的用人单位的职位;

  12.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

  本次招考所涉及的基层工作经历计算时间截止到2020年9月30日;普通高校2020年应届毕业生一般应在2020年9月30日前取得职位要求的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其他各项所涉及时间截止日期为2020年7月13日。
       备考资料:

 

 

 

  2022第2版 公务员考试刷题10000题 22本

  【新大纲版】2022公务员招录考试用书 行测+申论 6本

  1. 文化共享文化自信。文化的自信是一种精神上对本国文化的自我认可,体现在言谈举止的精气神中,体现在与民族的凝聚力上。文化自信可以文化共享来实现。文化的共享,诸多文化资源走出封闭状态,以一种积极、开放、亲民的姿态融入百姓生活,接受公众观赏。在这一过程中民众才能真正的体悟到我们文化的博大精深,体悟到我们文化的思想内涵、精神底蕴,文化的自信与自豪感油然而生。故宫博物院将养心殿的 268 件珍贵文物“移驾”首都博物馆,让更多百姓观赏就是文化共享的典范之作。人们对这些珍贵文物的观赏,系统的认知到其文化的价值、以及附着在其上先民的智慧。观者人山人海,好评如潮,不仅是对于文物本身的赞赏,更有对于先民的敬畏以及我们文化水准的自豪与自信。所以说:文化共享能够文化自豪与自信。

  2.文化遗产承载历史记忆,传承中华文化。延安的红色旅游方兴未艾,因为它唤醒了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与感恩;妈祖被世界各地的华人信奉,因为她代表着千百年来人们祈求出海平安与顺利;长城享誉国际,因为它见证着古老中国的沧桑与辉煌。从敦煌壁画到故宫楼宇,从剪纸刺绣到琴棋书画,老祖宗留下较宝贵的遗产,从来都不是金银,而是中华民族的记忆和精神。这些记忆和精神附着在文化遗产之中,成为民魂,是慰藉心灵的精神食粮,也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时代桥梁。诚如鲁迅先生所言:“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3. 传统文化式微来自于强势的西洋文化冲击。过去逢年过节到处都是红灯笼、龙灯队,秧歌戏曲遍地,剪纸刺绣满窗。现如今取而代之的是情人节的热闹,圣诞节的狂欢,国人热衷于洋节日、洋文化,对我们的传统节日和文化却嗤之以鼻。冲击的背后是市场经济时代下本身不适应时代要求,又缺乏足够的文化自信。尤其在文化领域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各国纷纷文化制高点,如美国就试图用英语和所谓的美式价值观一统天下。而随着洋文化和外语教育对我国各个领域的渗透,人们丧失了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迷失了文化走向,对外来文化产生了崇拜和依赖感,对传统文化产生了疏离感。

  4. 扩大文化输出可以有效文化软实力。文化输出不仅是输出文化产品,更重要的是对外输出加载在图书、影视剧、文艺演出中的民族文化与价值观。在扩大文化输出的过程中,这些载体,要让接触到这些文化产品的外国人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使他们认可我国的价值观,我国的国际话语权。美国拥有国际关系中至高的话语权,很重要的一件“武器”便是美国的影视剧。电影传递出了美国的普世价值观以及自由民主等精神,以此吸引其他青年人跟随其价值观,进而认同美国的政府行为。工业、农业产品的出口只能获得经济收益,但文化产业的输出,不仅能开辟巨大的商业上升空间,还能获得重要的“附加值”——软实力,成为文化强国。

  5. 实现文化复兴需要树立传统文化危机意识。阳明在《传习录》中写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意思是:知是行为的开始,行为是知的完成。这里的知相当于意识、观念、理念。可见,没有意识就没有行动。同理,没有传统文化意识的自觉,就不会有文化复兴的实际行动。如果我们缺乏传统文化危机意识,对世俗化的现状缺乏警惕之心,在“娱乐至死”中继续跟风随俗,对传统文化漠不关心或无底线开采,那么我们较终会像“温水煮青蛙”一样,让传统文化在歌舞升平中慢慢消亡。文化是一个人的风骨、风韵、底气、气度,有了文化的滋养,人才有活力,内心充盈,精神丰富,堪称健康;相反,若过分追求物质享乐,忽视文化滋养,就容易导致心理疾病乃至精神疾病。文化是与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则国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没有传统文化的滋养,还何谈高度的文化自信,何谈文化复兴乃至民族复兴?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