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教师报考指导

首页 > 宁夏教师招聘考试 > 报考指导

2022上宁夏教师资格考试报名入口已开放

宁夏华图 | 2022-01-24 09:31

收藏

  2022版教师资格考试考题2本套(幼儿园)

  2022版教师资格考试考题2本套(中学)

  2022版教师资格考试考题2本套(小学)

  2022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入口于1月24日已开通,笔试时间:03月12日,报名官网:中国教育考试网(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网),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工作切勿确经他人之手,自己完成网上报名工作即可,尤其是代报名后期可改成绩的代报情况!

  点击进入<<<宁夏2022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入口已开通

  2022上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二)具有宁夏户籍或有效期内的宁夏居住证;在我区学习、工作、生活的港澳台居民;宁夏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三年级及以上年级在校生和持有宁夏户籍的区外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三年级及以上年级在校生。

  (三)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思想品德。

  (四)符合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体检标准。

  (五)应具备以下学历条件:

  1.报考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的,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或中等师范学校学前教育毕业及以上学历。

  2.报考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3.报考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的、中学教师资格考试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考试的,应当具备大学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

  4.报考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考试的,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并具有相当助理工程师及以上技术职务或中级及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六)持有宁夏户籍的外省高校在校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在学校所在地或户籍所在地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如在户籍所在地参加考试,其条件要求与区内高校在校生一致。

  (七)驻宁部队及武警部队官兵可在部队所在地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八)中专(中职)学校学前教育在读生、非全日制专科和本科学历在读生不得在毕业之前以对应的学历水平,参加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大专及其以上学历均须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学历核验。中专、中职学历(学前教育)须经过省(区)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

备考:

  

  备考网课:2022事业单位笔试公共及基础知识悦享班<<<点击购买
 

      备考网课:2022事业单位D类笔试职测+综应知识悦享班<<<点击购买
 

      教资面试:2022年教师资格证各学科面试宝典<<<点击购买

一、儒家思想来源

  (一)儒家为什么称"儒"家?儒是什么意思?何时有儒这个名称?

  1.子谓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儒"为学者之称——《四书直解》)——《论语·雍也》

  2.《墨子》《非儒》篇——儒者曰:"亲亲有术,尊贤有等"

  3.庄子概括儒家思想为"内圣外"

  4.《荀子》《儒效》篇(儒者的作用)——大儒的社会价值

  5.《史记·太史公自序》"先人有言""论六经"

  6.班固《汉书·艺文志》"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儒家源头是司徒官——司仪)

  7.《说文解字》"儒,柔也,术士之称。"

  8.儒学由孔子创立。出身贵族,将礼将礼向庶人传播,进行礼的教化。以尊卑等级的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中国影响较大的流派,被称为"显学",即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家学派对中国,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并建立孔子学院。

  二、儒家代表与学派

  1.先秦(春秋):孔子及其学生

  2.先秦(战国):子思、孟子、荀子

  3.汉唐时代:董仲舒与西汉经学(今文经)、郑玄与东汉经学、孔颖达与唐代经学

  4.宋代:朱熹与理学、陆九渊与心学

  5.明代:阳明与心学

  6.清代:戴震与考据学、康有为与今文经学

  7.现代新儒家

  (1)代:梁漱溟、熊十力、冯友兰、钱穆

  (2)代:牟宗三、徐复观、唐君毅、方东美

  (3)第三代:余英时、杜维明、蔡仁厚、成中英、刘述先

  三、儒家基本精神

  1.仁与义

  2."孔孟之道""仁义之道"

  3.三达德:智、任、勇

  4.五行:仁、义、礼、智、圣

  5.四善端:仁、义、礼、智

  6.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7.五常:仁、义、礼、智、信

  8.八德:忠、孝、诚、信、礼、义、廉、耻

  四、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较早的民间教师,将贵族文化(主要是礼)传播到民间。被世人成为"至圣先师"与"万世师表"。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儒学鼻祖,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儒学教育理论的奠基。《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一)论人性与教育

  1.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

  性:先天素质。人性分三等

  (1)"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季氏》

  (2)"惟上知与下愚不移。"——《阳货》

  (3)"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

  孔子并未完全摆脱先天决定论的羁绊,仍然认为有少数生而知之的圣人和学而不能的下民不能接受教育。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