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第2版 公务员考试刷题10000题 22本
【新大纲版】2022公务员招录考试用书 行测+申论 6本
报名序号是报考人员登录报名系统提交报名信息后,系统自动生成的序列号.报名序号是报考人员重新登录报名系统查询审核状态、打印准考证的关键号码,务必牢记.
按照以往的经验来看,报名序号就是报名时按顺序产生的编号,也就是说你是第几个报名的
哪些地方需要用到报名序号?
1、网上确认的基本程序:
报考人员报名序号和身份证号登录所在考区网上确认系统;
2、报名缴费
报考人员报名序号和身份证号登陆考区网在公告规定时间进行缴费,未及时交付者视为自动放弃考试;
3、下载打印准考证
报考人员登录所在考区考试机构网站,进入公务员考试首页,选择"准考证下载和打印"按钮,在网上填写报考人员的身份证号和报名序号,即可下载和打印准考证.
完成报名确认后,报考人员应在规定时间登录所选考试地考试机构网站,报名序号和身份证号自行查询、下载并打印准考证,也可考录专题网站查询打印网址.打印中如遇问题请与当地考试机构联系解决. 忘记考试报名序号怎么办? 登陆考区网有相关的提示,如果考生忘记报名序号,可以输入考生姓名和准考证号找回报名序号.
笔试资料:
点击够买<<<<2022版宁夏公务员6本套(教材++练习册)
不少同学在做公务员宏观理答题遇到并列结构或者分分结构时,知道需要对并列结构或者对整个文段进行的概括,加和的方法能够很熟练的掌握,可是对于提炼共性就一头雾水,总是不知道从何下手,错误率也很高。我们今天就给大家说一说,如何快速的提炼共性。
在讲之前我们要先弄清楚一个概念,就是并列或者分分有没有哪个是大哥。举个简单的例子,文段三部分并列,部分只是阐述了半行,第三部分并列却阐述了五行,我们能不能说阐述的多就相对重要?是不能的,因为我们是并列结构,所以从地位上是平等的,不分大哥二哥的,如果明白这个概念,我们的就是自然而然地运用了。
想一想,如果要我们提炼共性,那这三部分谁身上特点比较多呢?显而易见,阐述的越多肯定特点越多。那我们既然是归纳三部分的共性,如果从较短的入手,是不是证明实际上它的特点较少,在阐述内容多的部分也会有体现?也就是的归纳出他们的共性?我们不妨拿一道考题试试看。
【例】两汉时,监察官大多由地方官察举推荐入选。为了御史不受牵制地行使弹劾权,隋唐时期改变了北魏以来由御史台长官选任御史的制度,而由吏部选任,但是唐代的吏部选拔实际上由宰相控制。到宋代,中央一级监察官多由“帝亲擢”,而地方监察官则实行“台官自选制”,由中央监察官直接任命,监察权摆脱了相权的控制。为防止裙带关系,还会有一些关于任职资格的限制,实行回避,比如魏晋南北朝时规定大士族不得担任御史中丞,宋代规定凡经宰相荐举为官者或宰相的亲戚故旧,均不得为御史,明代规定巡回监察官应当回避原籍,或曾任官、寓居处所等地。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的是:
A.我国古代监察官的选任程序
B.历代监察官与其他官职的区别
C.历代监察官制度的沿袭与变革
D.监察官任职回避制度的历史由来
这道题实际上错误率很高,可是按照我们的思路不仅能够作对,而且能够快速的锁定答案。快速浏览文段发现,文段三部分并列成分分结构,部分是汉,部分隋唐,第三部分宋。部分虽然短,第三部分虽然很长,可是我们知道你它们的地位相同,因此,从较短的入手找特点再与另外两部分验证即可。部分说“两汉时,监察官大多由地方官察举推荐入选”,就说一个概念,就是监察官怎么选,再看另外两部分有没有体现?很显然是有的,部分说隋唐怎么选,第三部分也有说宋代怎么选。因此直接锁定答案A选项。想一想,如果你被第三部分大量的表述所迷惑,是不是就会选择其他选项?
总结下,以后遇到并列结构需要我们归纳共性时,从表述较短的并列结构入手找特点,因为它身上特点很少,再相应的与后面的并列结构验证下,即可快速锁定答案,切记不要被表述较长的后半部分的并列结构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