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公务员报考指导

首页 > 宁夏公务员考试 > 报考指导

2022宁夏省考区直报名人数查询(截止2月23日10点)

宁夏华图 | 2022-02-23 10:16

收藏

  

  图书推荐:

       2022第2版 公务员考试刷题10000题 22本hot

  2022宁夏省考书课包 12本图书+网课hot

》》》》点击进入:2022宁夏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查询系统

  2022宁夏公务员考试报名入口已开通!报名时间为:2月22日-3月2日,笔试时间为:3月26日-27日。请各位考生及时关注报考信息,避免错失报考机会。华图将会为您持续带来:宁夏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统计以及报名人数分析。

  截至2022年2月23日10点,2021宁夏公务员考试报名共报名7041人,2022宁夏公务员考试报名审核人数3716人,仍有117个岗位尚无人问津。没有选好岗位的小伙伴要抓紧啦,以免延误时间。

  点击进入:2022宁夏公务员考试报名入口

 2022年宁夏公务员考试报名人数统计
截止时间 报名人数 考核人数 确认人数 详情
2021年2月23日10点 7041 3716 6080 下载

  

笔试资料:

 

 

 

 

 

 

  一直以来,申论学习过程中都有一个让人费解的地方,那就是为什么申论老师们总是要不遗余力地告诉学员们,要多看新闻,多看热点,这些东西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事实上,申论是一门测查我们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学科,需要我们在输入端和输出端都具备的综合素质,简单来说,就是在申论答题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具备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深刻思维(读材料),同时也需要我们能够熟练地掌握说规范公职语言的能力(整理答案),而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做积累的。


  例如说,如果一个同学是学法律的,那么如果在申论考试中考察了关于《民法典》颁布的话题,这个学生势必会对《民法典》从颁布到执行的背景有着更广、更深的理解,甚至他本身拥有的背景知识要比材料中给出的还要丰富和深刻,那么其他的同学做题的时候,是在材料中找答案,而这位同学则只需要在材料里选答案即可。一个在做加法,一个在做减法,那么势必这位有背景知识的同学就能答得更加,更加规范,也更加深刻,而这些是能够体现在分数上的。

  然而,对于大多数的同学而言,积累热点话题,实在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总是坚持了两天,脑子啥也没记住,并较终陷入我明明知道它重要,但是我就是坚持不下去的困境之中。那么,如果你也是这种病症的临床患者,不妨试试一下几个步骤。

  步:参阅党媒、官媒的热点话题

  要想读热点话题,你首先得知道啥样的话题是热点的呀,先要知道自己读点啥。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参照一些党媒和官媒的报道,例如说《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发表的文章,那些能入得了这些媒体编辑法眼的话题,就是较新、热门、较容易考的话题了。

  可是《人民日报》上发布的文章也是很多的,那么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就要切忌贪多,如果你可以在考前坚持每天阅读,那么你积累个3-5个话题就已经非常多了,假定你备考的时间是一个月,那也是整整100个左右的热点!

  步:参考民间评论

  然而,对于大多数同学而言,《人民日报》的文章是读不懂的,因为读不懂,就会让很

  多同学误以为自己是没兴趣,从而放弃。

  对于再努力的人而言,意志力都是一种稀缺资源,如果我们每天都要把意志力放在热点积累上,这样的方法是不能永续的。那莫不如另辟蹊径,去参阅一些草根人士的趣味解读来进行积累。

  例如说,我在《人民日报》上读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国际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做出了庄严承诺:中国将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那么接下来,我可以打开手机中的某音、某手、某B等App,就在搜索栏中搜索“碳中和”这样的关键词,很多民间的up主的解读就会出现,他们的解读往往是带有深度和趣味性的,而且短视频的形式更容易引起我们的兴趣,我把类似的视频看个十个八个,然后横向对比一下,保留那些深刻共通的,剔除那些臆想偏激的,就可以形成自己的理解了。不要把这件事当成任务,而是当成一种娱乐方式,自然而然就不需要动用意志力来实现知识的积累了。

  当然,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切忌看一条热点,刷一百条恶搞视频,这样会浪费大量的学习时间,是得不偿失的;,由于是民间解读,我们要有辩证思维地看,对于那些偏激言论,我们要学会分辨,然后一笑置之。

  第三步:日积月累,养成习惯

  根据行为学的理论,一个人习惯的养成,只需要21天,坚持了21天之后,后面的行为都将是自发主动的,不需要意志力来进行介入的。

  因此,如果想要告别那个“三分钟热度”的自己,就要学会养成习惯。这对于同学们的公考之路,甚至是人生之路都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经过以上的三步你会发现,积累了大量热点知识的自己,在阅读申论材料时,会有一些新的灵感和感受,看问题的角度也会变得更加独到。甚至在你的人生中,养成这样的习惯,会让你变成一个社会知识的“百晓生”,聊天的时候更加健谈、自信,充满谈资;对社会的整体认识也会连点成面,甚至成为你改变性格和命运的关键桥梁。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细水长流,就是颠扑不破的成“公”之道!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