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是一篇气势恢宏的大文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二十个字的总要求反映了乡村振兴战略的丰富内涵,也为乡村变化指明了方向。只有乡村发展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才能使得乡村振兴战略有条不紊的推进,也才能引发乡村的红火的变化。
产业发展是乡村变化的内生动力。从伊春的蓝莓到丹东的大草莓,从四川的粑粑柑到海南的芒果,再到新疆的库尔勒香梨,这些鲜活的例子都生动的诠释了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只有注重乡村产业发展,才能打造乡村的“金字招牌”,才能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也才能使得乡村发生根本变化。大梨树村曾经是全国数一数二的贫困村,重视产业建设,开发荒山修造梯田,建设万亩果园,发展生态农业旅游,推动工农商贸齐头并进使得大梨树村成为“辽东村”“全国文明村”,同样,二次创业的大梨树村又在产业上下功夫,一产上求新,二产上做深,三产上提质,又推动了新一轮富民强村的进程,带来了大梨树村又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此可见,产业的乡村发展变化极为重要的一环,抓产业,就抓住了关键点。
乡村文化是乡村变化的根脉灵魂。正所谓“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乡村文化根植于几千年中华民族的根脉,安放着祖祖辈辈刻在灵魂里的乡愁。但是现如今,乡村文化试微,一些地区的桑蚕文化、农耕文化遭到破坏,一些传统技艺遭受冷遇,一些民俗节日遭受摒弃,一些朴素厚重的乡风遭到冲击,这使得乡村发展失去了精神的支柱,人与人之前关系变得淡漠、功利,乡村发展止步不前,而只有注重乡村文化建设,才能让村民有内心归属的东西,拥有不被时代改变的东西,才能带来乡村生机勃勃的变化。三岔村特别注重乡村文化建设,彰显历史印记,融合文化因素,传承九磨文化,打造山神庙景观台,恢复重阳民俗文化活动,游客来到那里,可以体验农耕文化,实现了“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这使得乡村民风更加淳朴,山村经济也得到了提振,带来了焕然一新的变化。因此,乡村文化是乡村变化的根脉灵魂,不遗余力的注重乡村文化的发展。
基础组织是乡村变化的战斗堡垒。“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组织干部就是穿针引线人”,“组织强,一强,组织弱,事事难成”这些话语是基层组织干部作用的生动写照。诚然,组织干部能够发挥领头羊的作用,能够运用政策优势和先进思想把乡村治理的井井有条,成为乡村变化的战斗堡垒。永济村是一个有名的贫困山村,存在生态破坏、经济落后双重困窘的局面,后来发挥党组织模范带头作用,以身作则,发动自家亲戚配合村里决定,起到榜样带头作用,引发村民纷纷跟随、效仿,打开永济村发展新局面。无独有偶,长岗村之前没有发挥党组织的作用,结果村里一穷二白,而发挥党组织作用之后,使得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实现乡村面貌的大变革、大发展。这些例子启示我们:党组织是乡村变化好的“引路人”,只有做好当组织建设,才能书写乡村美的篇章。
乡村治,百姓安,稳。乡村作为治理的神经末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才能让乡村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带来乡村红火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