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公务员行测定义判断的第一步就是判断清楚是选是题还是选非题,避免选错的乌龙。第二步就是根据定义找准关键信息的要点了。常见的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主体:行为动作的发出者。这个主体可以是人、国家、机关、企业等。选项中如果主体与定义不一致,即可排除。如题干中提到的是政府机关,选项中提到的是红十字协会,主体明显不一致,可以快速排除。
②客体:动作的承受者。也就是主体的动作是对谁做的,提示词:“对于...”、“针对...”等。选项中如果客体不一致,即可排除。
③条件:对主体或者客体的限制,前提。提示词:“以...为前提”、“在...条件下”、“在...时”等。
④方式:做事方法。提示词:“通过...方式”、“采用...手段”等。
⑤目的:主体主观上的意图、动机。提示词:“为了...”、“达到...目的”、“以确保...”等。
⑥原因:产生现象的原因,理由。提示词:“由于...”、“出于...原因”等。
一般来说,题目中的定义会出现2-4个要点,人会根据要点挖坑设置陷阱,同学们要是能抓住要点辨析选项,就不会掉进陷阱了。以下面这些道题为例:
【试题演练】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情况。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犯罪未遂的是:
A. 陈某正在撬门准备进屋偷窃,却因主人刚好回来而放弃
B. 周某偷了一位老人的钱包,当看到钱包里夹着的病危通知单时,他偷偷地把钱包放回去
C. 王某趁店员不注意拿了一件商品,得手后正欲离去时,被店员发现,并报警处理
D. 某仓库管理员下班时忘记锁仓库门,导致该仓库当晚被盗窃
【答案解析】犯罪未遂的要点有:①主体:犯罪分子;②条件:已经着手实行犯罪,未得逞的情况;③原因:犯罪分子意志以外。A项符合以上所有要点;B项周某看见钱包里的病危通知单,产生怜悯之心所以放回去了,不符合要点③;C项王某拿了一件商品准备离去,属于已经的手的情况,不符合要点②;D项仓库管理员只是管理不当,不属于犯罪分子,不符合要点①,因此,选择A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