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常识判断科目大致分为时政、哲学、政治、人文历史、地理科技、法律、经济模块。通过大量刷题不难发现,每个模块都会有些考点反复出现。而经济模块中经常出现经济学名词与经济现象相对应的题目。因此,今天我们重点总结经济学名词中的考点。
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指一种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广泛应用于多种领域,其中最常出现在社会心理学和金融领域。经济模块的考题经常将马太效应与之相对应的现象相结合进行考察。这种现象相悖于“平衡理论”,即因收入分配不公所导致的“富的更富,穷的更穷”的两极分化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棘轮效应
棘轮效应由经济学家杜森贝提出,是指人的消费习惯具有习惯效应且不可逆。我们可以理解为:经济习惯向上调节较为容易,但向下调节较为困难。比如我们每个月收入1000元时,消费需求对应满足温饱即可。突然收入变为10000元的时候,消费需求有了质的提升,这种向上的消费习惯的变化则容易适应。而要从每个月10000元的收入标准再回到1000元满足温饱的生活时,便很难再适应向下的消费习惯了。考试中这种不可逆性对应体现的就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现象。
边际效用递减
边际效用递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其他商品或服务消费量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不断增加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消费量,消费者从每增加一单位该商品或服务的消费中所获得的效用增加量是逐渐递减的。比如人在非常饥饿的时候吃包子,同样的包子,随着吃的数量增多,意味着人从原来的饥饿逐渐变为饱腹直至最后如果数量过多会出现恶心的情况,表明包子对于人的作用应该是逐渐递减的。在题目中如果出现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可以直接想到吃包子的例子,从而对应正确的现象。
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又叫外部影响。经济学中,指经济主体(包括厂商或个人)的经济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其关键词在于对他人或者社会造成的影响,也就是说外部效应一定是对第三方造成影响。这种影响又分为积极的、受益的和消极的、受损的,使第三方受益的叫做正外部效应,反之为负外部效应。做题时,对应看是否是对第三方造成的影响,并根据影响的好坏进行对应判断即可。
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企业为从事某项经营活动而放弃另一项经营活动的机会。经济学名词一般都是能与实际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相贴合的,比如我想开一个小吃摊,既可以选择烤冷面,也可以选择烤地瓜等等。烤冷面和烤地瓜带给我的收益分别是2万元和3万元。那我选择做烤冷面就不能选做烤地瓜,那烤冷面的机会成本就是被我放弃的烤地瓜所带来的受益。考试中机会成本一般与“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相对应出现,易混淆点“覆水难收”则应该对应沉没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