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同学在做公务员行测言语理解主旨题的时候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感觉几个选项表达的意思差不多,都比较接近于文段的主旨,于是开始在这两个选项之间来回纠结,无所适从。
所谓“主题词”,实际上就是文段的中心话题、核心概念。一则文段通常会围绕某个主题词来展开论述,所以我们要选的“主旨”通常都会包含这个主题词,换句话说,如果某个选项中不包含主题词,那这个选项就要慎选了,因为它很有可能是偏离文段主旨的。
例题
基础数学是一门对天赋要求极高的学科,它的高度抽象性让不具备这种天赋的人望而生畏。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数学选择了它的追随者,而非相反。加之数学是一门完全依赖人自身最纯粹的大脑机能进行探索的学科,这使得一流的数学研究介乎学问和艺术创造之间,总是在“灵感乍现”的时刻产生突破。因此,数学家实际上是一个极其冒险的职业,其成就几乎完全仰仗天赋和灵感的偶然眷顾。另一方面,对具有数学才能的人来说,现代社会充满了机会的诱惑,金融、计算机、互联网,都是比数学研究更赚钱的行业。
这段文字意在:
A.说明天赋对于数学研究的意义
B.强调基础数学发展面临的困境
C.解释数学家可遇不可求的现象
D.探讨基础数学研究的本质规律
C。文段首句引出话题,指出基础数学对天赋有极高的要求,并说明是“是数学选择了它的追随者”。随后通过并列词“加之”指出“数学完全依赖人自身的大脑机能” 、“总是在‘灵感乍现’的时刻产生突破”。最后通过“因此”总结前文内容:“数学家……偶然的眷顾”说明数学家需要较高的天赋;“另一方面……都是比数学研究更赚钱的行业”说明数学家会面对各种机会的诱惑。中心句为“因此”之后,中心句的论述对象为“数学家”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说明“数学家”数量少的原因,C项概括准确,当选。A项“天赋”对应文段“因此”后并列的部分内容,片面,且未提及主题词“数学家”,排除;B项“困境”文段未涉及,且“基础数学”偏离文段主题词“数学家”,排除;D项“本质规律”文段未涉及,且“基础数学”偏离文段主题词“数学家”,排除。故本题选C。
这道题的中心句在 “因此” 之后的总结,分为两部分,第一个部分论述数学家需要较高的天赋,第二个部分论述数学家还面对各种各样诱惑。即使没有看出文段行文脉络,也不难发现并列词“另一方面”前后围绕的主题词都是研究数学的人,即“数学家”。有且仅有 A 项提及“数学家”,可以快速选择,“可遇不可求”强调有数学天赋的人本身很少,即便找到这种有数学天赋的人,他们还要抵御各种诱惑,所以这样的人少之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