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行测

首页 > 宁夏国家公务员考试 > 备考资料 > 行测

2024国考行测常识备考:中国历史上的变法改革

网络 | 2023-09-24 17:36

收藏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公务员常识相关知识点是“中国历史上的变法改革”。

  中国历史上的变法改革

  1. 李悝变法

  (1)年代:战国(魏国魏文侯时期)。

  (2)概述:李悝变法是指战国时期魏国的魏文侯当政时,任用李悝为相进行的变法改革。李悝变法极大促进了魏国农业生产的发展,魏国因此而富强。

  (3)要点:李悝变法是中国封建社会史上第一次成功的变法,李悝编制的《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封建成文法典。

  2. 商鞅变法

  (1)年代:战国(秦国秦孝公时期)。

  (2)概述: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秦国秦孝公当政时进行的变法改革。商鞅自卫国入秦,在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

  (3)要点:废井田、开阡陌,推行县制,军功爵制,连坐法。

  3. 北魏孝文帝改革

  (1)年代: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时期)。

  (2)概述:北魏孝文帝改革俗称孝文汉化,是指在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所推行的政治改革。其主要内容是汉化运动。孝文汉化缓和了阶级矛盾,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3)要点: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从平城迁都到洛阳,改易汉俗。

  4. 王安石变法

  (1)年代:北宋(宋神宗时期)。

  (2)概述:王安石变法亦称熙宁变法,是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由于三冗危机(冗官、冗兵、冗费)而最终形成的积贫积弱局面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对封建地主阶级和大商人非法渔利也进行了打击和限制。但变法在推行过程中由于部分举措的不合时宜和实际执行中的不良运作,也造成了百姓利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如保马法和青苗法),加之新法触动了大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所以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元丰八年(1085年),因宋神宗去世而告终。

  (3)要点: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均输法、保甲法、将兵法、保马法等。

  5. 张居正改革

  (1)年代:明朝(明神宗时期)。

  (2)概述:张居正改革是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张居正为挽救明王朝,缓和社会矛盾,在政治、经济、国防等各方面进行的改革。张居正在政治上创制了“考成法”,整顿吏治,并加强中央集权制;军事上进行了完善部署,基本上肃清了多年以来一直困扰明廷的“南倭北虏”的边患;经济上推行“一条鞭法”。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国家财政收入增加,边境安宁,万历初年明朝一度有了“中兴”的景象。

  (3)要点:考成法、一条鞭法。

  6. 洋务运动

  (1)年代:晚清(19世纪60—90年代)。

  (2)背景: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双重打击下,清政府内外交困。

  (3)目的:“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4)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5)指导思想:“师夷制夷”“中体西用”。

  (6)主要内容:

  ①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上海)、福州船政局。

  ②民用工业: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

  ③海军:筹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中央成立海军衙门。

  ④新式教育:创立京师同文馆,举办新式学校,派遣留学生出国。

  7. 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1)年代:晚清(1898年6月11日—1898年9月21日)。

  (2)背景: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纷纷在各地开设租界,抢夺资源,使中华民族进一步觉醒,出现了一个波澜壮阔的爱国主义救亡高潮。

  (3)性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4)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5)内容:

  ①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②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③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④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⑤训练新式陆军海军。

  ⑥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

  (6)结果: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8. 辛亥革命

  (1)年代:清末(1911年—1912年初)。

  (2)目的: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国。

  (3)开端:1911年10月10日(农历辛亥年八月十九)革命党人在湖北武昌发动武昌起义。汉阳、汉口的革命党人闻风而动,分别于1911年10月11日夜、1911年10月12日光复汉阳和汉口。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后,湖北军政府成立,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号召各省民众起义响应。

  (4)后续:武昌起义胜利后的短短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十五个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宣布独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退位,清朝灭亡。结束了二百多年清王朝封建统治和二千多年封建帝制。

  (5)意义: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9. 新文化运动

  (1)年代:民国(1915—1919年,1919—1923年)。

  (2)人物:胡适、陈独秀、鲁迅、李大钊。

  (3)性质:“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学革命运动。

  (4)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其主编的《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刊载文章,提倡民主与科学,标志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5)意义:沉重打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传统礼教,启发了人们的民主觉悟,推动了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

  【刷题巩固】

  1、下列中国历史上的变法与其内容对应不正确的是( )。

  A.商鞅变法——实行郡县制

  B.王安石变法——颁行保甲法

  C.张居正变法——推行青苗法

  D.戊戌变法——开办京师大学堂

  【答案】C

  【解析】本题为选非题。本题考查中国历史。

  A项正确。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在秦孝公支持下的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实行连坐法等。

  B项正确。王安石变法是宋朝时期宋神宗支持下的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颁行保甲法、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等。

  C项错误。张居正变法是明朝时期在明神宗支持下的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推行考成法、一条鞭法等。青苗法是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D项正确。戊戌变法是晚清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等人进行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主要内容是:开办京师大学堂、改革政府机构等。

  本题答案为C项。

  2、下列不属于开始于两汉时期政治经济制度的是( )。

  A.刺史制

  B.察举制

  C.一条鞭法

  D.编户齐民

  【答案】C

  【解析】本题为选非题。本题考查中国历史。

  A项正确。“刺史制度”是西汉汉武帝独创的一种较为完备的地方监察制度,是维护皇权的有力手段,对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B项正确。“察举制”是西汉汉武帝时期确立的一种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制度,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C项错误。“一条鞭法”是明代嘉靖时期确立的赋税及徭役制度,由桂萼提出,之后张居正推广到全国,主要是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

  D项正确。“编户齐民”是西汉汉武帝时期开始推行的编户制度,为保证赋役制度的实行,汉代政府实行极严密的户籍制度,编户齐民具有独立的身份,依据资产多少承担国家的赋税和徭役、兵役。

  本题答案为C项。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