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常识判断知识点范围很广,一般包括政治、法律、经济、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需要小伙伴们长时间不间断的积累。给大家带来的常识相关知识点是“风云气候”。
一、大气
1.低层大气的组成及作用
组成成分 | 作用 | |
干 洁 空 气 | 氧(21%) | 人类及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 |
氮(78%) | 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 |
二氧化碳(0.03%) | 植被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 |
臭氧 | 能吸收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生命。 | |
水汽 | 产生云、雨、雾、雪天气;影响地面和大气的湿度。 | |
固体杂质 | 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
只从空气角度考虑,下午四五点应该是空气质量最好的时候。
2. 大气的垂直分层
大气垂直分层: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大气。
二、天气与气候
1.概念
天气是一定区域短时段内的大气状态(如冷暖、风雨、干湿、阴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
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计状态,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
2.主要气候要素:气温、降水、气压和风。
(1)气温
大气的温度简称气温,气温的单位用摄氏度(℃)表示,有的以华氏度(F)表示,负值表示零度以下。
①气温的日变化: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清晨。
②气温的年变化:一年中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出现的时间分别比太阳辐射最强和最弱的时间落后1—2个月。
③气温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变化。
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
④温度带
温度带是以全球各地区活动积温的多少为标准,按农业生产所需要的热量指标划分的地带。通常根据≥10℃的积温的多少可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中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部分位于热带。
中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少部分位于热带;其中分为寒温带(黑龙江北部,内蒙古东部),中温带(东北,内蒙大部分地区,新疆北部),暖温带(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新疆南部),亚热带(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热带(滇的南部,雷州半岛,台的南部和海南省)和高原气候。
(2)降水
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降雨集中期特征:降雨集中期主要集中发生在5-8月汛期期间;暴雨强度大;高暴雨持续时间长;暴雨区的范围大。凡24小时的累计降雨量超过50毫米者定为暴雨。
①降水的形成
影响降水的因素:海陆位置、地形、大气环流。
②降水的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对流雨:热带及温带夏季午后,因高温使得蒸发旺盛,富含水汽的气流剧烈上升,至高空因减压膨胀冷却而成云致雨,称为对流雨。
锋面雨:冷暖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其接触面称为锋面。暖湿空气因密度小,较干冷空气轻,会沿著锋面爬升,而致水汽凝结降雨,称为锋面雨。锋面雨是我国主要的降雨类型。
地形雨:温湿空气运行中遇到山地等地形阻挡被迫抬升,气温降低,空气中的水汽凝结而产生的降雨,称为地形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