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节时间为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古称元旦、元日等,俗称“过年”,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春节期间,有贴春联(又称“桃符”)、吃饺子、守岁、拜年、放鞭炮等习俗。
2.王安石《元日》中“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陆游《己酉元旦》“桃符
呵笔写,椒酒过花斜”描写的均是春节。
3.元宵节是农历正月十五,又称“上元节”、“元夕”等,主要活动是吃汤圆赏月、赏花灯、猜灯谜、迎紫姑等。
4.欧阳修所著“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节日是元宵节。
5.辛弃疾所著“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描写的节日是元宵节。
6.唐代文学家苏味道所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描写的节日是元宵节。
7.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二日,亦称“禁烟节”“冷节”,有家家户户禁止生火,吃冷食的
习俗。
8.韦应物所著“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对应的节日是寒食节。
9.苏轼所著“且将新火试新茶”对应的节日是寒食节。
10.清明节在春分后十五日,有扫墓、戴柳、植树、踏青等习俗。
11.端午节在农历五月初五,又称五月节、浴兰节、重五等,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草,佩香囊,饮雄黄酒等习俗。
12.“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对应的节日是端午节。
13、七夕节时间是农历七月初七,又称为乞巧节,习俗有乞巧、拜魁星。
14.“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对应的节日是七夕节,出自《鹊桥仙》,作
者是秦观。
15.“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牛郎织女星”对应的节日是七夕节,出自《秋夕》,作者
是杜牧。
16.中秋节时间是农历八月十五,习俗有拜月、吃月饼。
1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婵娟”指代的是月亮,对应的节日是中秋节,出
自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8.“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对应的节日是中秋节,出自苏轼的《阳关
曲·中秋作》。
19.“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中的“素娥”就是指嫦娥,对应的节日是中
秋节,出自北宋词人晏殊的《中秋月》。
20.重阳节时间是农历九月初九,又称重九节、登高节等,习俗有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佩茱萸等。
21.“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对应
的节日是重阳节。
22.“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出自岑参的《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对应的节日是
重阳节。
23.“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出自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对应的节日是重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