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理
所谓真理,就是指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真理具有客观性、一元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一)真理的客观性、一元性
所谓真理的客观性,即客观真理,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第二,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真理的一元性就是指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在任何情况下,对于特定实践活动中的特定的认识对象来说,只能有一种认识是与特定的认识客体的状态、本质和规律相一致的, 这种认识就是真理。
习题与解析
习题1.【多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是( )
A.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
B.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
C.同谬误相对立的认识
D.绝大多数人的认识
答案:ABC。解析:绝大多数人的认识不能代表就一定是正确的认识,列宁曾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因此,本题应选ABC三个选项。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1.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概念
绝对真理,也叫真理的绝对性,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有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承认了客观真理,也就等于承认了绝对真理。其二,人类的认识,按其本性来说 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每一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相对真理,也叫真理的相对性,它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 识是有限的,它也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从认识的广度来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对整个客观世界某些领域、某些事物和过程在一定范围内的正确反映。其二,从认识的深度来看, 任何真理性的认识也只是对特定的具体事物在一定程度、一定层次上的近似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对立的(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含义)。
(2)真理是具体的,是发展的,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又是统一的。其一,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相互联结、相互渗透的。一方面,相对之中有绝对,任何相对真理都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颗粒,绝对真理寓于相对真理之中;另一方面,绝对之中有相对,绝对真理要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构成了绝对真理。其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辩证转化的。真理的发展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由相对走向绝对的永无止境的转化和发展的过程。人类对于客观事物的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属于由相对真理转化为绝对真理的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方法论: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从两个极端割裂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绝对主义夸大了真理的绝对性,否认了真理的相对性。绝对主义认为人们所获得的真理都是绝对真理,真理不可能是相对的。人们所获得的真理具有永恒不变性,它穷尽了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一切认识。绝对主义否认了真理的发展。相对主义夸大了真理的相对性,否认了真理的绝对性。相对主义否认了绝对真理,必然同时否认了客观真理,从而把真理变成了主观随意的东西。相对主义抹煞了真理的客观标准,必然混淆真理和谬误的界限。
(三)真理与谬误
1.谬误的概念
所谓谬误,就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错误认识,是认识主体对客体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
2.真理的检验标准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2)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标准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就是指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是唯一的,此外再也没有其他 的客观标准了;而且某种理论或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归根到底将由实践来鉴别,这是确定的。承认实践标准的客观性和唯一性,也就必然承认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否认实践标准的确定性,将导致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
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就是指实践检验认识是一个过程;同时,一定条件下的实践也不可避免带有自己的社会历史局限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实践标准又具有不确定性。否认实践标准的不确定性,就会使人的思想僵化,把人的认识变成绝对不变的教条。
(四)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方法论: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