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商鞅变法的“分户令”推动了自耕农经济发展
B. 北魏孝文帝以南伐为名来达到迁都洛阳的目的
C. 王安石采用“青苗法”打击了逃避赋税的现象
D. 张居正改革的“一条鞭法”意在整顿赋役制度
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历史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北宋王安石变法中采用的“方田均税法”重新丈量土地,按照土地多少和贫瘠程度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这一变法增加封建国家的田赋收入,打击了大地主隐瞒土地、逃避赋税的现象。“青苗法”是指: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政府贷款或借谷物给农民,收获后还本付息。 这样做有利于农民在耕种、收获季节不至于缺乏种子和粮食,又可免受高利贷盘剥,还能增加政府的收入。 C 项错误,但符合题意,当选。
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 A 项:“分户令”是秦国商鞅变法过程中为了发展农业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之一,它一改秦国父子无别、同室而居的习俗,要求家有成年男子二人以上者另立户籍,使每个劳动力都发挥应有的潜力,并以此增加赋税来源,否则一人交纳两人的赋税。 这一举措推动了自耕农经济的发展。 A 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B 项: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接受汉族文化,消除鲜卑族和汉族间的隔阂,进一步拉拢汉族地主士大夫,巩固北魏的统治,孝文帝决心把都城从位置偏北的平城,迁到中原地区———洛阳。 但许多鲜卑贵族、官吏都反对迁都,于是,孝文帝便宣布要大举南伐,并告知贵族大臣拓跋澄,迁都的重要性,并告诉他南伐是假,目的是率领众人迁都中原。 拓跋澄醒悟后全力拥护孝文帝的“南伐”迁都计划。 公元 493 年,孝文帝发兵“南伐”,到达洛阳后,他仍然“戎服执鞭,御马而出”,表示要继续前进。 群臣都跪在马前叩头,请求他不要再南进了。 这时,孝文帝乘机说,“若不南銮(南征),即当移都于此”,并且下令:愿意迁都的站在右边,不愿意的站在左边。 所有随军贵族、官吏都纷纷站到右边,高呼万岁。 于是,孝文帝便乘势定都洛阳。 B 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当选。
D 项:“一条鞭法”是明代嘉靖时期确立的赋税及徭役制度,由桂萼在嘉靖十年(1530)提出,之后张居正于万历九年(1581)推广到全国。 新法规定: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 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作弊,进而增加财政收入。 整顿赋役制度、扭转财政危机,这是张居
正推进改革的重点。 D 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不当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