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不仅是人类食物的主要来源之地,也具有重要的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功能,同时,乡村作为城市文明的发源地,寄托了一代又一代离乡之人的乡愁。可以说,乡村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起源。然而目前,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大量乡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乡村土地撂荒、村舍荒芜、垃圾遍地、乡风恶化等现象比比皆是,乡村发展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正是看到乡村的价值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要将乡村建设成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现代化新农村。在当前阶段需要让回乡推动乡村振兴之路的复兴。回乡是人才资源的回归。人才是第一资源,乡村的第一人才是青壮年劳动力。然而,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空巢老人”“空心村”的现象有增无减,农村老龄化严重,乡村凋敝的现象逐步显现,这使乡村经济丧失了主要的支柱,乡村的劳动能力和劳动效率大大降低,极大地影响了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推进,这不仅制约了农业农村的发展,甚至会使原有的乡村规模萎缩,丧失了发展的可能。乡村的发展与城市的发展,实质都是人的发展,乡村的落后和贫困,实质是人才的匮乏。人才回乡会给予乡村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比如,古村创客以“创客+众筹”的方式保护古村,发展农村经济;大学生返乡创业利用互联网拓宽销售渠道,带动当地产业发展,这些实例充分证明人才的回归是智力、技术的回归,能充分调动农村发展的积极性,唤醒沉睡的农村经济。因此,要实现乡村振兴,需要人才回乡,需要青壮年劳动力回乡,为乡村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不竭动力。
回乡是精神文明的回归。长期以来乡村文化被认为是低级和粗俗的代名词,这是由于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原有的社会关系被异化,乡村特有的和睦互助机制被削弱,乡村秩序发生变化,再加上消费主义、拜金主义日渐侵蚀淳朴的乡风民俗,使得乡村失去了原有的价值体系和文化。但是乡村的价值不止局限在提供食物来源上,更多的是在于乡村所代表的农耕文明是现代文明的源头,乡村文明蕴含的家庭伦理、道德规范、风俗礼仪能够修正现代陌生人社会唯利是图的风气。同时乡村或故乡更是慰藉人们心灵去除在城市异乡无所依靠或者内心不安的一个出口,更寄托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乡愁。90 后用微镜头记录下真实的乡村图景也正是希望将乡村的美好定格,将乡愁留下。因此,乡村振兴要实现农业农村全面的振兴,就必须寻找到乡村发展的根源,找到乡村文化精髓所在,让文明回乡,通过文明回乡实现乡村振兴。
当然不可否认,目前,在不少偏远的地方,还存在许多根深蒂固的落后观念和习俗习惯,以及脏乱差的农村环境,但恰是如此才更需要乡村文化的复归,涤荡禁锢的文化枷锁,整治不良的人居环境,让农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因此,只有通过人才回乡,文明回乡,才能实现农业、农民、农村的全面振兴,才能让乡村振兴之路走得更顺利更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