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热点要闻】
1.新质生产力具备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特征,赋予传统农业新的质态、样貌,农业产业数字化现代化已成为稳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日前,淮安依托 5G、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先后为淮安市洪泽区农业农村局、岔河镇政府等打造了智慧粮库、数字化渔场、智慧渔文化馆等系列数字化场景,以数字科技赋能智慧农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2.近年来,重庆不断以数字技术为农业生产、农村发展和农民生活赋能,助力乡村振兴建设。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统计数据显示,2023 年重庆共汇聚整理涉农数据 4 亿条,共享涉农数据 2150 万条,新建市级智慧农业试验示范基地达 20 个。“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和农民生活的融合不断走向深入,重庆也不断以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目前已建成国家级生猪大数据平台、丘陵山地数字化无人果园,数字乡村发展水平居西部前列。”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面试理论延伸】
1.背景
数字农业是我国由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的必经之路,我国近年来高度重视数字农业农村的发展。出台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农业农村部也相继印发《“互联网+”现代农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关于推进农业农村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十三五”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规划》等,有利于推动数字农业的发展与落地。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已经成为我国推动乡村振兴、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参考人民融媒体《数字农业赋能乡村振兴》)
2.意义
(1)数字经济赋能传统农业,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数字技术的加入,使农业生产更为智能化、标准化,减少了因虫害所导致的减产现象,保证了农产品质量,规模化生产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也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2)数字经济赋能传统农业,改变了农业经营方式。数字化的应用,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创新能力,利用互联网平台,农村电商一方面减少了推广、店面租金等方面的支出,另一方面实现了农产品销售经营的灵活性,主动掌握市场形势,合理规避市场风险。
(3)数字经济赋能传统农业,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信息化的融合,能够实现农业科学生产,重塑农产品供应链、价值链,进而带动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数字农业、智慧农业的发展,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4)数字经济赋能传统农业,是农业强国的重要保障。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数字农业是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有力抓手,数字农业的发展能够有效应对当前农村所存在的生产成本上升、农业人口老龄化趋势严重等问题,因此数字经济赋能传统农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更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3.问题
(1)基础设施薄弱。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参差不齐,特别是偏远地区还很匮乏,5G 网络、光纤网络等未实现全覆盖,现有的设施建设力度不足,不能支撑起数字农业的发展,传统设施的数字化改造还远远不到位。
(2)技术人才短缺。数字经济赋能传统农业需要大批的专业人才,但是一方面当前乡村居民缺乏对数字化发展的重视,专业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当前农村很难吸引到专业技术人才来乡村,乡村数字农业、数字农企的技术难以得到保障,农业生产经营的技术难关也难以
攻克。
(3)乡村产业难融。我国传统农业生产规模大、体系成熟,现在要将数字经济融入到传统农业中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而且乡村各产业间的融合度相对较低,关联较少,没有将数字技术充分应用到产业融合的过程中。
(4)发展资金不足。数字农业、数字农村的发展需要大量设施、技术的投入,后期维护成本较高,这需要有足够的资金作为支撑,但是数字经济收益见效较慢,农户农企的参与意愿低,也无力承担,导致发展资金不足。
4.对策
(1)稳定财政投入,鼓励社会资本投入。一方面由政府加大财政倾斜,为传统农业争取更多的资金、资源,另一方面还要拓宽融资渠道,采取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多种形式吸引社会各界积极投入到农业数字化建设中。
(2)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数字化农业技术。根据整体布局,增加农村新型基础设施的数量和质量,确保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提升,物联网设施技术水平提高,重点支持数字农业各项技术攻克难关,并进行推广使用。
(3)培养农业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一方面应当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对数字化农业技术的掌握,熟练使用农机设备。扶持农村电商的发展,促进农产品的流通。另一方面要将产学研相结合的新形式常态化保持下去,吸引农业信息化专业的人才到农村,并配套相应的社会保障政策,使得技术人才能留下来。
(4)提升农村农业的全流程数字化能力。数字经济赋能传统农业不能仅仅局限于生产环节,应当体现到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也融合在各产品数据间,充分调动数字资源,真正构建立体多维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