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三支一扶备考资料

首页 > 宁夏三支一扶考试 > 备考资料

2024宁夏三支一扶公基常识积累:二十四节气

华图教育 | 2024-05-27 16:29

收藏

  一、节气概述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二十四时节和气候。每个节气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位置。

  二十四节气是按农历算出来的,每两个节气相差15 天左右。在中国古代主要用来反映季节的变化,指导黄河流域的农事活动。

  2016年,“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知识延伸】

  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收集史料集体编写而成的一部哲学著作《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有最早的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记载。

  汉武帝时,天文学家邓平等制定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二、节气名称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春天的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天的节气: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天的节气: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天的节气: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冬雪雪冬小大寒)

  三、节气特征

  反映季节变化: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农耕八节或四时八节)

  反映太阳直射点变化: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反映温度变化: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

  反映天气现象: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

  反映物候现象:惊蛰、清明、小满、芒种

  四、节气含义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标志着每个季节的开始。

  【知识延伸】气象学上四季的划分

  气象学上的四季是采用张宝堃先生的“候平均气气温”来划分的:

  春季:以5 天平均气温为标准,把冬季以后五天平均气温稳定在 10°C以上算为入春。

  夏季:日平均气温连续五天高于22°C时意味着春季的结束夏季的开始。

  秋季:日平均气温连续五天介于10°C—22°C之间算入秋。

  冬季:日平均气温连续五天等于或低于10°C以下算是入冬。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反映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春分,太阳直射球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夏至,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北半球昼最长,南北球夜最长;

  秋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

  冬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夜最长,南北球昼最长。

  雨水,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

  惊蛰,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惊蛰后,天气开始回暖,春雷惊醒了蛰居的动物。

  清明,吐故纳新、生气旺盛、气温升高,万物皆洁齐,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段。清明节既是自然节气,也是传统节日。

  谷雨,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加快,有利于谷类农作物的生长。谚云“谷雨前后,种瓜种豆”。

  小满,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小满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以植物生长状态命名的节气。

  芒种,意为有芒的麦子快收,有芒的稻子可种。此时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小暑,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

  大暑,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旱、涝、风灾等各种气象灾害也最为频繁。

  处暑,即为“出暑”,意味着夏天暑热终止,天气即将由热转凉。

  白露,天气渐转凉,清晨时分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

  寒露,气温比白露时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

  霜降,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小雪,我国广大地区西北风开始成为常客,气温下降,逐渐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

  大雪,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更大,并不指降雪量一定很大,相反,大雪后各地降水量均进一步减少。

  小寒,标志着冬季时节的正式开始,小寒节气正值三九前后,所以一般是我国各地气温最低的一个时段。

  【知识延伸】二十四节气与古诗词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春分 徐弦《春分日》

  八九菊黄蟹儿肥,风和气爽丹桂香。

  —秋分 贵谷子《拙朴集——贵谷子诗词选》

  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

  —小满 欧阳修《归田园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二)》

  陌上杨柳方竟春,塘中鲫鲥早成荫。

  —惊蛰 刘长卿《惊蛰》

  五、节气时间

  六、节气“三候”

  二十四个节气,大约15 天一个节气。我国将五天称为一候,三候为一个节气,所以一个节气又被称为“三候”。

  立春,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雨水,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劝。

  惊蛰,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

  春分,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

  清明,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

  谷雨,一候萍始生;二候呜鸠拂其羽;三候为戴任降于桑。

  立夏,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

  小满,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

  芒种,一候螳螂生;二候鹏始鸣;三候反舌无声。

  夏至,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小暑,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大暑,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立秋,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

  处暑,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白露,一候鸿雁来;二候元鸟归;三候群鸟养羞。

  秋分,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

  寒露,一候鸿雁来宾;二候雀人大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

  霜降,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蜇虫咸俯。

  立冬,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人大水为蜃。

  小雪,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

  大雪,一候鹃鸥不呜;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

  冬至,一候蚯蚓结;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动。

  小寒,一候雁北乡,二候鹊始巢,三候雉始鸲。

  大寒,一候鸡乳;二候征鸟厉疾;三候水泽腹坚。

  【知识延伸】三伏和数九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其气候特点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大多数年份三伏为四十天。

  数九,又称冬九九,是一种我国民间节气。数九从每年阳历12月下旬初冬至逢壬日开始,我国即进入了数九寒天,在我国北方特别是黄河中下游地区更为适用。从冬至逢壬起,以后每九天为一个单位,谓之“九”,过了九个“九”,刚好八十一天,即为“出九”, 那时开始春暖花开。

  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和六九,沿河看杨柳,七九河冻开,八九燕子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