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介
深中通道,原称“深中大桥”,位于珠江三角洲伶仃洋海域,是广东省境内连接深圳市和中山市以及广州市南沙区的跨海通道,为国家高速公路网深圳—岑溪高速公路(国家高速G2518)的东端组成部分,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全长约24公里,海底隧道长6845米,其中沉管段长5035米,由32个管节和1个最终接头组成,为世界首例双向八车道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
深中通道于2016年12月28日开工建设;于2023年11月28日主线贯通;于2024年4月17日完成桥梁荷载试验;于2024年6月30日通车试运营。
2.习近平发来贺信
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6月30日建成开通。习近平发来贺信,表示热烈祝贺,并向参与规划建设的全体同志致以诚挚问候。习近平强调,下一步,要管好用好深中通道,确保安全、顺畅、舒适、智慧运行,充分发挥交通开路先锋作用,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联通”水平,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为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提供更好服务保障。
3.建筑结构
深中通道是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跨海群体工程,从东向西的主要单位建筑工程有东人工岛、海底隧道、西人工岛、东非通航孔桥、伶仃洋大桥、西非通航孔桥、中山大桥和万顷沙跨海特大桥;另设深圳机场、万顷沙、横门等3处设置互通式立交。深中通道桥梁段整体设计呈“S形”,可减小阻水率,并缓解司机开车驾驶疲劳。
(1)西人工岛
为尽可能减小阻水效应,西人工岛岛形采用了分水效果较好的菱形,形似中国传统的风筝。从设计图上看,桥梁段构成了风筝线,枢纽立交轮廓就像线盘。“箭头”造型建筑内空,中央用作监控室,两翼作为设备用房。在光线的作用下,西人工岛的形象会不断发生变化,成为千姿百态的大型海中雕塑,为珠江口航行船只指引航线。
风塔位于西人工岛主楼右侧之上,高达55米,为深中通道海底沉管隧道的附属通风换气设施,实现隧道内部的空气流通。风塔的外形呈上大下小,由多个多边形组合而成。
(2)东人工岛
深中通道东人工岛位于深圳宝安机场南侧,是中国国内首个高速公路水下枢纽互通立交,为沉管隧道与桥梁交通转换设施,实现深中通道与广深沿江高速公路、宝安机场、大铲湾港区、大空港区之间的快捷交通转换,采用“一体两翼”的布局,与海底沉管隧道相连接。岛上设隧道工程、救援码头、供配电配套用房及相关附属配套设施。
(3)深中隧道
深中隧道,原称深中通道海底隧道或矾石隧道,为世界最宽、最长钢壳混凝土沉管隧道,具有“超宽、深埋、变宽”特点。隧道口上方独特的减光结构设计,让司机在进入隧道时,也不会感觉到光线由明转暗的强烈变化,实现视觉上的舒适转换。隧道中间采用设有隔墙,隔墙内为设有上中下三个孔洞的管廊,敷设电力、通信、消防等线路。
(4)深中大桥
深中大桥(伶仃洋大桥)是深中通道跨越伶仃洋水道和龙穴南水道的主通航孔桥,采用双塔三跨连续全漂浮体系,世界上最大跨径海中钢箱梁悬索桥和世界上最高通航净空尺度的跨海桥梁。索塔基础设计采用群桩基础,塔身采用门式造型,索塔共设上中下三道横梁,塔柱均采用八边形截面,塔冠为主索鞍鞍罩和塔顶横向平台,采用不锈钢结构。主梁采用扁平流线型整体钢箱梁。锚碇采用离岸超大型重力式锚碇方案,在海中采用锁扣钢管桩围堰填砂筑岛形成陆域,在陆域施作“8”字形地下连续墙锚碇基础。全桥上下游共有2根主缆,采用预制平行钢丝索股,索股由锌铝镁合金镀层高强度钢丝组成。主索鞍为常规设计,鞍槽只有竖弯,没有平弯。散索鞍采用摆轴式结构设计。
(5)中山大桥
中山大桥是深中通道跨越横门水道的通航孔桥,半漂浮体系,为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如“竖琴”跃于海面。桥塔采用H形钢筋混凝土结构,塔柱采用单箱单室不规则多边形截面,上塔柱为斜拉索锚固区。主梁采用整幅流线型扁平钢箱梁结构。斜拉索采用双索面扇形布置,由锌铝合金镀层钢丝组成,斜拉索在钢箱梁采用锚拉板锚固,锚拉板焊接于主梁外腹板之上的箱梁顶面。桥塔墩采用分离式承台结合群桩基础形式,2个分离式承台通过桥塔塔底连接系梁连接形成整体。
(6)万顷沙支线
万顷沙支线起于南沙港快速的新垦互通,先向西后转向南,沿万环西路中央分隔带布线,之后穿过南沙湿地,终点接深中通道万顷沙互通。
万顷沙跨海特大桥主桥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钢构箱梁。至深中通道的高架桥即万顷沙2号桥(同万顷沙高架桥),采用连续钢箱梁-钢混墩式结构。
万顷沙互通是深中通道与南中特大桥的分界线,以北为南中特大桥,以南为深中通道,用以完成万顷沙支线与深中通道中山与深圳方向的交通转换。万顷沙互通设置为单喇叭方案,匝道分为 A、B、C、D、E 共五条,匝道 A、B、C 位于深中通道项目范围内,匝道 D、E 位于南中特大桥工程项目的范围内。
4.技术难题
深中通道东人工岛建设期间攻克了海域深厚软基超深超宽基坑集群工程施工阶段防渗止水及回填均匀控制难题,破解了深基坑施工抵近构造物小变形世界难题。
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项目团队研发了正交异性桥面板U肋双面埋弧全熔透焊接工艺,实现U肋焊接的全熔透、无缺陷、可检测,一次检验合格率达99%以上,保障了钢桥面板的质量稳定性。
深中通道中山大桥项目团队创新采用“超宽钢箱梁设计及架设”“斜拉索预张和主梁分阶段焊接”等技术,解决主梁架设大变形、斜拉索张拉小空间的技术难题,实现大桥主桥的精准合龙。
深中通道项目应用一系列方案和智能技术,创新应对了其沉管隧道工程面临的“大跨度新型钢壳混凝土结构设计及施工、复杂地质条件下管节基础处理、长距离管节浮运沉放、东岛地下互通立交及沿江高速桥墩保护”等一系列世界级难题挑战。
5.价值意义
深中通道是构筑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交通圈的重要工程,是国家“十三五”重大工程《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确定建设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是连接广东自贸区三大片区、沟通珠三角“深莞惠”与“珠中江”两大功能组团的重要交通纽带,也是粤东通往粤西乃至大西南的便捷通道。
深中通道建成通车后,中山、珠海、江门及粤西等地区通往深圳、粤东以远地区的过江时间从以前的2小时缩短为20分钟左右,极大缩短珠江东西两岸的时空距离,缓减虎门大桥等过江通道交通压力。
练习题:
(1).(多选)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6月30日建成开通。习近平发来贺信,表示热烈祝贺,并向参与规划建设的全体同志致以诚挚问候。习近平强调,下一步,要管好用好深中通道,确保安全、顺畅、舒适、智慧运行,充分发挥交通开路先锋作用,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联通”水平,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为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提供更好服务保障。
A.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
B.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
C.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
D.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参考答案:ABC
解析: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6月30日建成开通。习近平发来贺信,表示热烈祝贺,并向参与规划建设的全体同志致以诚挚问候。习近平强调,下一步,要管好用好深中通道,确保安全、顺畅、舒适、智慧运行,充分发挥交通开路先锋作用,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联通”水平,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市场一体化,为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提供更好服务保障。
(2).深中通道是集“桥、岛、隧、地下互通”于一体的超级跨海集群工程,使用了多种新材料。下列关于深中通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悬索主缆采用的高强耐久2 060 MPa钢丝属于合金
B.桥面铺装了耐盐耐高温的环氧沥青,从煤或石油中提炼可获得沥青
C.隧道沉管之间采用的GINA橡胶止水带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在沉管外部加装了铜管用于保护钢壳沉管,利用了牺牲阳极保护法
参考答案:D
解析:钢丝是铁合金,故A正确; 橡胶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故C正确;牺牲阳极保护法应与化学性质比铁活泼的金属相连比如锌,而铜的活泼性比铁弱,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