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行测

首页 > 宁夏国家公务员考试 > 备考资料 > 行测

2025国考行测常识积累:奴隶社会土地制度的演变

网络 | 2024-07-10 14:21

收藏

  今天给大家带来的常识相关知识是“奴隶社会土地制度的演变”。

  01、 “井田制”

  “井田制”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土地国有制度,出现于商朝,在西周时期盛行,因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作“井田”。其内容是将每方圆一里内的九百亩土地划分为井字状的九块,周围八块作为私田,分予私人耕种;中间一块,其中二十亩作为宅基地,供八家盖房住人,剩下的八十亩作为公田,由八家共同负责耕种。

  02、“相地而衰征”

  “相地而衰征”是齐国管仲提出的按照土地不同情况分等征收农业税的财政思想。管仲认为征收赋税额仅根据土地数量而不考虑好坏程度、距离远近情况等因素,就会造成赋税负担不合理的状况,从而引起一部分劳动者因赋税负担过重而破产逃亡,甚至进行反叛斗争。“相地而衰征”可以使纳税负担合理,鼓励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纳税者安心生产,从而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保证统治阶级的税收收入。

  03、春秋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由于牛耕和铁制农具的应用和普及,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后,隐瞒在私人手中,成为私有财产;同时贵族之间通过转让、互相劫夺、赏赐等途径转化的私有土地急剧增加。公元前594年,鲁国为了增加收入,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收税。此后,楚国、郑国、晋国等国家也陆续实行了税亩制,在客观上承认了土地私有,促进了“井田制”的瓦解。

  到了战国,秦国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此后,各国在改革中也先后以法律形式规定了土地私有,标志着井田制彻底崩溃,代之而起的是多种形式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刷题巩固

  (判断)井田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西周时期,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作“井田制”。

  正确

  解析:

  “井田制”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土地国有制度,出现于商朝,在西周时期盛行,因道路和渠道纵横交错,把土地分隔成方块,形状像“井”字,因此称作“井田”。

  中国古代历史上不同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不一导致土地制度各异,故试题中细节考查较多,做题难度较大,各位同学可以在今天总结的知识点上加以补充,不断积累拓展加深印象。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