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根据“给定资料 2—3”,归纳概括老姚、老唐等基层干部能落实好上级
政策规定的原因。(20 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有条理,不超过 200 字。
【给定资料】
2.“这 5 户,是当年响应上级政策才搬迁来的移民。这个方案,你们把人家排除在外显然不行!”拿到 K 村的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G 省
S 镇副镇长老姚一眼就看出了问题。
“三变”,是 G 省省委省政府在中央政策精神的指引下,在全省推行的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主要目的是将农村的资产资源进行整合,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K 村是 S 镇 4 个试点村之一。这个村集体资产多,每年收入有 60 多万元。那钱怎么分呢?村民代表投票制定的“分红”方案,把上世纪移民至此的 5户人家排除在外。“这肯定不符合政策。”老姚找到 K 村党支部书记老吴,“要一视同仁,除了明显不能享受分红的,都要给。”
这件小事,虽然不起眼,但很典型。“上面的政策千万条,作为基层干部一定要注意学懂弄通政策,只有这样才不会在工作中走弯路、出岔子甚至犯错误。”老姚说。担任副镇长之前,老姚一直在 S 镇下面的 Y 村做基层工作。“我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带领村民进行危房改造。”老姚说,拿着信用社的贷款,Y 村到 2009 年底一共翻盖了 135 套房子。房子盖起来了,贷款怎么还?结合当时的土地确权工作,老姚有了想法。
S 镇土地面积大,人均五六亩地。Y 村按机井分地,一家 20 多亩地分散成十几块,多的甚至将近 20 块。地块分散,犁地、灌溉浪费时间、浪费劳力。“何不把土地集中起来?”老姚召集村民开会,现身说法,“我承包的农场,有 300 多亩地,浇地时水一开,流就是了,还能干其他活。”然而,田地有肥瘦之分,老百姓都觉得自己的地是宝贝。不甘心的老姚继续做村民工作,摆事实、讲政策。终于,到了 2010 年年底,Y 村把土地进行了重新分配和调整。土地集约之后,产业结构也进行了调整。2011 年,全村流转给外地人种洋葱,一亩地 1200 块钱地租,还能帮人家打工。“一亩地需要 8 个工,一个工一天 100 块钱。老百姓流转出去一亩地,就能挣不少钱。”老姚说。2011 年,老百姓收入就翻了一番,到 2012 年,修房的村民全部还清了贷款。
3.根据政策要求,A 省 H 市各区从 2018 年开始,对辖区沿街商户实行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区制度管理,加大对居民占用公共空间、流动摊点等的整治,每个社区还要配备一名正式的城管队员定人定责。政策要求合情合理,可到基层执行时却遇了难。
H 市 B 区和平路街道茂林路社区党委书记老唐回忆,当时街道城管中队进行了多次治理,但收效甚微,“检查人员一来,他们就往回收,人走了就又出摊。执法本是为群众打造舒适环境,但往往不被理解。”
执法人员因为不被理解而感到委屈,居民对街道管理现状也不满意。上级的政策规定要执行,但不能机械化、僵硬化,对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及时调整施策,老唐想出了成立“城管群众议事会”的办法。通过居民投票、自我推荐,茂林路社区选出了 10 名热心社区工作的议事会成员,包括社区网格员、街道城管网格员、物业工作人员、经营户代表和社区居民,由过去的城管单方执法,转变为“众人的事众人商量”。
2018 年3月,茂林路社区某商业街占道经营、餐饮油烟污染等问题严重,城管没有硬性执法,而是由“城管群众议事会”召开了商讨会,商量解决办法。环保治污的红线不可破,占道经营影响安居的行为要停止,这两个原则得到各方认可,最终形成了新的经营规范6项标准和整治方案,得到大家的拥护和执行。
截至目前,茂林路社区“城管群众议事会”共召开会议 26 次,参加居民 585 人次,受理具体问题 191 项,完成 181 个项目,取得了较好效果,H市决定在全市有条件的社区也推广设立,这个在基层落实政策过程中形成的创新做法走向了更广泛的区域。如今,“城管群众议事会”在H市的不少街道社区扎根、创新,一些街道推出了“升级版”——党群议事会,人员架构采取4+X的形式,4即党代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和社区民警,X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辖区和驻地单位负责人等,巡访问事、民主议事、合力干事、群众监事,逐渐形成了基层处理问题的成熟机制。
【参考答案】
1.学懂弄通政策。熟知政策内容,避免犯错。以人为本,从群众利益出发,一视同仁。
2.工作方法灵活变通。能根据当地实际,设计出具体执行方案,提升群众收入。
3.积极调动群众参与。能深入群众,加强宣传,与群众共同商讨,发挥群众的积极性,提高群众对政策的认可度。
4.创新执法方式。针对问题及时调整施策,变单方执法为多主体参与,体现执法方式的民主,形成处理问题的成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