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现代三次科技革命指的是什么?
第一次(工业革命):18 世纪 60 年代,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机器制造业,蒸汽时代
第二次(电力革命):19 世纪 70 年代,电力的发明及广泛应用,交通运输业、电讯行业、化学工业、石油工业、电力行业等,电气时代
第三次(新科技革命):20 世纪四五十年代,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航天事业、计算机、遗传工程等,信息时代
2、太阳系的组成都包括什么?
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在太阳系中,太阳是中心天体,其他天体都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绕太阳公转。它的主要成员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第三颗。
3、地球的形成,和运动方式是什么?
地球大约有 46 亿年的历史,始终处于不断变化和运动中。在一系列演化阶段,保持着一种动力学平衡。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时围绕太阳公转。
4、地球内部构造是什么?
地球内部由内到外分为三层?地核、地幔和地壳。
(1)地核 主要由铁、镍元素组成。
(2)地幔 上地幔顶部存在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地壳在软流层上漂移,软流层的活动与地震和火山、矿藏的形成、大陆板块运动关系密切。
(3)地壳 含量最多的 8 种元素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水晶和沙子的主要成份都是二氧化硅。
5、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有哪些?
(1)时区
为了避免世界各地时间的混乱,国际上规定把全球划分为 24 个时区,因为地球每 24 小时自转一周(共 360°),即每隔经度 15°为一个时区。具体划分方法如下: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西经 7.5°至东经 7.5°,划分为一个时区,称为中时区或零时区。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 7.5°,合为一个时区。
(2)区时
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为该时区的“标准经线”;每个时区标准经线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 1 小时。在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小时。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东西十二时区时刻相同,而日期相差 1 天。
(3)地方时
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地表各地相对于太阳的方向不断发生变化,因而各地的时刻便依次推进。于是,在同一瞬间,地球上的各地时刻不同。地方时就是因经度不同而有不同的时刻,它把一天中太阳对于当地位置最高的时刻定为中午 12 时,遵循“东早西晚”的原则,其差异是 1h/15°、4min/1°、4s/1′。
(4)北京时间
北京时间是指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亦即东经 120°的地方时,是中国各地统一采用的法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