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常识做题之“三审”,指的是你做任何一道常识题目都是可以参照这个思路的。第一审指的是:审题目问法。常识题目常见问法有两种:要么是问“正确的是”,要么是问“错误的是”,当然也要注意它们的同义替换,比如说“符合的是”“不属于的是”等等,所以题目问法一定要审清楚。第二审指的是:审题干关键词。有的常识题目比较长,给出了很多关键词,这个时候就需要重点关注一下。第三审指的是:审选项。有的常识题目给的四个选项之间可能是有关联的,比如说两个选项的说法完全相反,那这个时候答案就在二者之中了。选项和题干也可以结合在一起来判断,从而找出正确答案。那下面我们就通过题目来应用一下这“三审”。
【例题 1】唐太宗李世民曾言: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下列哪一人才选拔制度与其所言体现的用人理念最契合()
A.科举制
B.察举制
C.世卿世禄制
D.九品中正制
【答案】A
【解析】第一审:审题目问法。问的是与题干理念“最契合的是”,所以是选择“正确的一项”。第二审:审题干关键词。这道题目里,“唐太宗李世民”和“唯才是与”这两个就已经交代了时间、人物、内容,当然里面更重要的是把内容交代了,也就是说,唐太宗李世民赞同的是哪种用人标准呢?就是注重人本身的才学。第三审:审选项。四个选项里,A项科举制是大家最熟的一个,也是古代社会影响最大的一个,它的特点就是看重考生的才学。
当然如果你比较了解科举制度,也可以从“唐太宗李世民”这个关键词来入手,科举制在隋 朝开创,唐朝沿用并加以完善,一直用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所以从时间上考量也可以选出A 项。因此,这道题的正确答案选择 A 选项。
【例题 2】下列送别诗句中不属于描写目送友人场景的是( )
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B.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C.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D.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答案】C
【解析】第一审:审题目问法。问的是“不属于的是”,所以是选择“错误的一项”。第二审:审题干关键词。这道题目里,“目送友人”是题干关键词,那就从选项里找一个不是目送友人的就可以了。第三审:审选项。四个选项是四句古诗,把诗的意境和题干“目送友人”匹配一下,答案就出来了。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 C 项,“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说明诗人自己酒醒以后,友人已经走远了,所以不是“目送友人”。而 A 选项里的“孤帆远影”、B 选项里的“空留马行出”、D 选项里的“江上秋帆远”都是说明诗人目送友人离开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