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拥有最高法律效力。关于宪法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
B.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D.集体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
【答案】C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宪法。
第二步,根据《宪法》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C 项正确。
因此,选择 C 选项。
【拓展】A 项:根据《宪法》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禁止任何组织
或者个人破坏社会主义制度。A 项错误。
B 项:根据《宪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B 项错误。
D 项:根据《宪法》第七条,国有经济,即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力量。国家保障国有经济的巩固和发展。D 项错误。
2、近年来,“共享单车”在许多城市兴起,给群众带来方便的同时,也被一些不法分子盯
上。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赵某用技术开锁的手段解锁共享单车并贩卖,价值共计 5000 元,构成盗窃罪
B.钱某酒后为寻求刺激砸坏多辆共享单车,价值共计 5000 元,构成寻衅滋事罪
C.孙某将共享单车搬回家里解锁后又砸坏,价值共计 5000 元,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
D.李某将共享单车上的二维码换成手机病毒二维码,非法获利 5000 元,构成诈骗罪
【答案】D
【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刑法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依据我国刑法理论通说,诈骗罪的行为结构分为如下几个步骤:行为人实施了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欺骗行为——欺骗行为使对方产生了错误认识——对方因为错误认识自愿地处分财产——行为人成功取得财产——被害人遭受财产损失。选项 D 中,李某非法获利 5000 元过程中,被害人并没有因为错误认识处分财产,具体而言,被害人扫码开车时的主观心态是想把自己的财物转移到共享单车公司的账户,而不是李某的个人账户。从这个角度来说,被害人并没有因为错误认识处分财产,不满足诈骗罪的行为结构,所以不是诈骗罪。此行为应理解为盗窃罪,行为人李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偷换二维码的手段方式,秘密窃取他人财物的行为构成盗窃
罪。D 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因此,选择 D 选项。
【拓展】A 项:赵某客观上实施了盗窃行为,主观上有盗窃的故意,因此构成盗窃罪。A 项 正确。
B 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 293 条第 1 款规定,【寻衅滋事罪】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钱某酒后实施犯罪行为客观上砸坏了多辆共享单车,主观上具有寻求刺激的故意,因此构成寻衅滋事罪。B 项正确。
C 项:孙某客观上实施将共享单车解锁又砸坏的行为,主观上有毁坏财物的故意,因此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需要指出的是,盗窃罪与故意毁坏财物罪的一个区分标准是主观故意的不同:盗窃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而故意损害财物罪是以毁灭或者损坏公私财物为目的。本题中孙某的主观故意为“砸坏”,客观上也实施了砸车行为,因此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C 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