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警句]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一诸葛亮
2.欲淡则心虚,心虚则气清,气清则理明。一一薛宣
3.不诱于誉,不恐于诽。-一荀子
4.少欲则心静,心静则事简。一一薛宣
5.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一一洪应明
[表述]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是中国士人的理想境界。一方面在有需要时挺身而出解世之忧、解民倒悬;另一方面淡泊功名,浑不在意。或许我们做不到古人这般洒脱,但是至少,我们要正确看待功绩与功名。我们所做的一切,应该是为了维护群众利益、促进社会发展,而绝不应是着眼于个人利益或名誉。
[实例]
1.特等功臣张富清一一藏功名·葆本色
时代楷模张富清曾经是解放军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359旅718团2营6连的一员,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张富清一直跟随部队南征北战,先后两次荣获“战斗英雄”荣誉称号,除了特等功,还3次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1955年,张富清已是359旅的正连职军官,他所在部队面临调整,要去地方支援经济建设。多次立功、身体有伤的张富清,原本可以选择回老家陕西,但得知单位鼓励大家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边疆、山区去支援祖国建设,他响应号召选择了去偏僻的鄂西山区,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几十年里,他从未向外透露自己的战斗经历。张富清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各级领导多次上门探望。老人总是动情地说:“当年和我并肩战斗的那些战友,许多都牺牲了,他们根本没有机会向组织提任何要求。比起他们,我今天吃的、住的已经很好了,我有什么资格把战功拿出来显摆?又有什么资格向组织提要求。”
张富清的先进事迹,充分彰显了共产党人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的政治品格,有力弘扬了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2.季羡林先生“三辞”桂冠
一辞“国学大师”、二辞“学界泰斗”、三辞“国宝”是为季羡林“三辞”。96岁高龄的季羡林先生提出“三辞”,不仅使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而且对当前的浮夸学风,也下了一帖清凉剂。
3.钱钟书
电视剧《围城》热播后,钱钟书的新作旧著,被争先恐后地推向市场。面对这种火爆,钱钟书始终保持静默。对所谓的“钱学”热,他认为“吹捧多于研究”“由于吹捧,人物可成厌物”。有人用钱策动他接受采访,他却说:“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难道还迷信钱吗?”一著名外国记者慕名想见他,他回话说:“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还不错,又何必要去认识那只下蛋的母鸡呢?”
4.诸葛亮
诸葛亮,隐居南阳,躬耕数载,怀才于身,静候明主,虽然天下群雄辈出,但他却不被纷繁的世事与天下的争端扰乱心智,为了真正成就大业,他平静地等待,甘于寂寞,甘于暂时的无名,在悠然地吟唱梁父吟的日子里,水镜七奇之诸葛,韬光养晦,静待卧龙飞天的一刻,最终助玄德成就鼎立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