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唯心主义: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代表人物有中国的朱熹、陆九渊、古希腊的柏拉图、德国的黑格尔、费希特等。
(1)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在先,是物质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物质世界在后,是客观精神的表现和派生物,是第二性的。柏拉图是客观唯心主义理念论哲学的创始人。
(2)主观唯心主义:主观精神是本源的、第一性的,外部世界的事物是派生的、第二性的。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发展(永恒性、普遍性)。8.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1)对立统一规律: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的不平衡性,即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2)质量互变规律:量变是质变的准备,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量变超过一定限度必然引起质变。
(3)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表明了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前进而是螺旋式上升的。
9.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固有性质和存在方式,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但是并不否认静止。静止是从一定的关系上考察运动时,运动表现出来的特殊情况,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10.认识论的三个核心:实践、认识、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