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教师备考资料

首页 > 宁夏教师招聘考试 > 备考资料

教资笔试:语文学科知识——中国古代文学(9)

华图教育 | 2025-02-13 11:29

收藏

  41、元代杂剧和散曲

  A、元代杂剧是在前代戏曲艺术宋杂剧和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完整、严密的结构体制的戏剧样本。在元代各类文学作品中,也只有杂剧的作品取得的成就最高。

  艺术形式:

  1“四折一楔子”是元杂剧最常见的剧本结构形式。

  2以北方音乐为基础,采用的是北曲联套的形式。

  3杂剧角色分为旦、末、净、杂。

  4元杂剧一般来说,一剧中一人主唱到底。主唱不是正末就是正旦,正旦主唱称旦本,正末主唱称末本。

  分类:一般从体裁上分为悲剧(如四大悲剧《窦娥冤》《梧桐雨》《赵氏孤儿》《汉宫秋》)、喜剧;从题材上分为公案戏、历史戏、爱情戏(如四大爱情剧《西厢记》《墙头马上》《拜月亮》《倩女幽魂》)、社会戏、神话戏。

  B、散曲是金元时期在我国北方兴起的一种新诗体,是一种同音乐结合的长短句歌词。元人称为“乐府”或“今乐府”。我们通常所称的元曲是指杂剧和散曲两种文学形式,散曲的兴起比杂剧要早,但其成就不如杂剧高。散曲大致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种。小令又叫“叶儿”,起源于词中的小令,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单片只曲,调短字少是其最基本特征,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套数:起源于宋代的大曲、鼓子词和诸宫调。又称“套曲”“散套”“大令”。

  42、关汉卿《窦娥冤》

  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之首为他。他的杂剧内容具有极高的现实性和强烈的反抗精神。

  43、王实甫《西厢记》

  《西厢记》描写张生在寺庙中遇见崔相国之女崔莺莺,两人产生爱情,通过婢女红娘的帮助,历经坎坷,终于冲破封建礼教束缚而结合的故事。《西厢记》是元杂剧的“压轴之作”。

  44、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汉宫秋》(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马致远,字千里,晚年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我国元代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代表作有散曲《天净沙·秋思》,杂剧《汉宫秋》等。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

  45、施耐庵《水浒传》

  又名《忠义水浒传》,一般简称《水浒》,作于元末明初,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由施耐庵著,罗贯中编次。《水浒传》也是汉语文学史中最具备史诗特征的作品之一,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它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叙事文学都有极深远的影响。《水浒传》是世界文学史上人物最多的小说。其艺术成就,最突出地显示在英雄人物的塑造上。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