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行测

首页 > 宁夏公务员考试 > 备考资料 > 行测

2025宁夏公务员行测自然地理:地质地貌

华图教育 | 2025-02-14 11:05

收藏

  地壳

  1.地壳是指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地球固体圈层的最外层,岩石圈的重要组成部分。

  2.地质结构——上层化学成分以氧、硅、铝为主,平均化学组成与花岗岩相似,称为花岗岩层,亦称之为“硅铝层”。下层富含硅和镁,平均化学组成与玄武岩相似,称为玄武岩层,称之为“硅镁层”。

  3.地壳厚度——地壳是固体地球的最外圈,主要是由富含硅和铝的硅酸盐岩石所组成的硬壳。大洋地壳较薄,平均厚 6 公里,最薄处不到 5 公里;大陆地壳较厚,平均厚

  3公里,最厚处可达 70 公里(如我国青藏高原)。整个地壳平均厚 17 公里。

  4.元素——最多的化学元素是氧,它占总重量的 48.6%;其次是硅,占 26.3%;以下是铝、铁、钙、钠、钾、镁。

  地震

  5.类型——构造变动引起的构造地震和火山活动引起的火山地震。90%的地震属构造地震。

  6.地震要素——震源、震中、地震波、震中距。

  7.地震大小——用震级和烈度衡量地震规模。烈度衡量地震的破坏力。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烈度在各地是不一样的。 震级大的地震,释放的能量多;震级小的地震,释放的能量少。

  8.我国一般采用里氏震级。通常小于 2.5 级的地震称为小地震,2.5-4.7 之间的地震称为有感地震,大于 4.7 级的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

  9.震级每相差 1.0 级,能量相差大约 30 倍。

  10.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震源深度、震中距、震级、地质构造、地面建筑强度等。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震源越浅,波及范围越小。

  11.世界三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欧亚地震带(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和海岭地震带。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中国以占世界 7%的国土承受了全球 33%的大陆强震,是大陆强震最多的国家。

  12.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台湾省、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 23 条地震带上。中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中国地震好老师 好课程 好服务带的分布是制定中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重要依据。

  13.地震发生时,先上下抖动,再左右抖动,这是因为地震中的纵波又称 P 波,是推进波,在地壳中传播速度为 5.5—7 千米/秒,最先到达震中,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横波又称 S 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 3.2-4.0 千米/秒,第二个到达震中,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

  主要地貌

  喀斯特地貌

  14.定义:是地下水与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坍塌、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地貌,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中国亦称之为岩溶地貌。

  15.分类:喀斯特地貌分地表和地下两大类,地表有石芽与溶沟,喀斯特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喀斯特盆地与喀斯特平原,峰丛、峰林与孤峰;地下有溶洞与地下河、暗湖。

  16.代表:云南石林、贵州荔波、重庆武隆、四川九寨沟、贵州黄果树瀑布、广西桂林山水。

  丹霞地貌

  17.定义:指红色碎屑岩受垂直或高角度节理切割,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有陡崖的城堡状、宝塔状、方山状的地貌特征,可表述为“以陡崖坡为特征的红层地貌”。2010 年,“中国丹霞”入选世界自然遗产。

  18.代表:福建武夷山、广东仁化丹霞山、江西龙虎山、甘肃张掖、贵州赤水、湖南峎山、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

  雅丹地貌

  19.定义: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

  20.“雅丹”: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具有陡壁的小山包”。

  21.代表:罗布泊、吐鲁番、青海柴达木盆地的魔鬼城。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