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发展,人工智能也渐渐运用在医疗行业中,推动了医院高质量发展,给医疗工作赋予了智慧的成分,对此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
人工智能是关于应用计算机的软硬件来模拟人类某些智能行为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的研究。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同时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新的引擎,引领着新一代产业革命,也逐渐运用在医疗行业中。 但是,它就像一把双刃剑,需要我们全面看待。
人工智能运用在医疗行业可带来极大的便利之处有以下几点:
第一,提高了医疗操作效率。 医疗行业拥有大量高质量、规范化、可应用的数据,如标准化的影像、病理诊疗数据等。 数据输入量和数据积累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这给人工智能的应用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目前,人工智能在辅助诊断、药物研发、健康管理、医院管理等多个领域发挥作用,运用最为广泛的当属医学影像识别和辅助诊断领域。 AI 程序能够读懂 X 射线、超声、核磁共振和 CT 扫描的数据,帮助医师更加高效地对疾病做出专业诊断。
第二,节约医疗资源。 我国人口众多,并且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所以需要更多的医疗资源。 就国内现状而言,人工智能技术将可能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突破口。 人工智能已经逐渐渗透到了医疗服务的多个环节中。 部分重复性的医护工作都可以被人工智能取代,如机器人已逐渐被纳入世界各地的手术室,将来一些创意性工作也有被取代的可能。
第三,减少了职业暴露的风险。 将人工智能应用于含有放射性物质、危险化学药品等医疗领域,则可以避免医护人员与危险环境的直接接触,将人体损伤降到最低。人工智能运用在医疗行业带来好处的同时,也有一定的弊端和风险。
第一,医疗行业部分领域面临失业风险。 一些重复性工作被人工智能所取代,而机器人一接收到程序设定,就可以工作,犯错的可能性小,不会累,不需要休息,也无需支付薪酬,其经济效益可想而知。
第二,程序设定存在错误的可能,责任归属不明确。 如果智能设备的程序设定出现人为或非人为的突发错误,甚至逃离人类控制,其后果将不堪设想,可能导致漏诊、误诊,甚至威胁到患者和医务工作者的生命安全。 并且究竟由哪一方来负责,这一问题尚未明确,将会给社会造成更大的困扰。
因此,在日后医疗事业的发展中,国家应加大投入力度,使相关研究人员能够继续开展人工智能的深入研究,让其为人类所用,且尽在掌控之中。 医疗机构和技术公司应加强合作和创新。 医疗机构需要积极探索智能医疗的应用场景,提供智能医疗服务,技术公司吸纳临床意见,使得理论研究和临床工作有效结合,避免纸上谈兵。 医院可以和媒体合作,开办专题栏目,对智慧医疗多加宣传;也可以举办相应的智慧医疗论坛及讲座,让群众尤其是老年人更加了解、信任智慧医疗。 医疗人员需要学习新的技术和管理方法,与时俱进,熟练应用智慧医疗技术,同时也要主动向患者介绍智慧医疗的优势。人工智能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让医院管理更有深度,让医疗服务更有温度,让患者受益、人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