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医始于偶然,但让我付出了全部。”请问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参考解析
“学医始于偶然,但让我付出了全部”,这句话反映了在实际生活中,有些人学医可能不是出于自己的本意,也许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了医学,但开始钻研学习后,愈加深入学习,愈会发现医学的博大精深,发现医学背后所承担的生命之重,进而慢慢沉浸于医学,并为之奋斗终生。
医学除了具体观察人体和全面认识人类外,还在以其他各种形式呵护、维护和保护人体,能提升个体的精气神。 因此,医学是为了维护生命而存在和发展的。 这也是医学最大的魅力所在——尊重生命,敬畏生命。 当一次偶然地接触,我们学会了一些医术,并用它去帮助别人,并因此看到别人慢慢康复时,我们会感受到这是一个生命蜕变和升华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感到欣慰,感到无比自豪,会清晰地认识到生命的沉重。 所以,为了这份责任,我们要沉下心来,不断地研究与学习,不断地救治患者,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医疗事业。 正如很多医学名人,一开始只是把医疗当作谋生工具,只是做自己本职之事,后来明志后,才把它当作奉行一生指标,才会深入研究。 一代药王孙思邈,天资聪慧,嗜学如渴,七岁时就能背诵上千字的古文,被人称为“圣童”,只是后来命运多舛,身患疾病,经常请大夫治疗,几乎耗尽家里积蓄。 于是他才开始学习医术,其初衷只是为了自己诊治自己,帮助家里节约开支,直至 18 岁立志从医,并奋斗一生,著《千金要方》流传至今。 所以,医学本身是有魔力的,每一个接触并想揭开它神秘面纱的人,都会被它吸引,并慢慢痴醉于其中,用自己的一生钻研医术,治病救人。
其实药王孙思邈的事迹在 21 世纪的今天,也是屡见不鲜。 现在很多高考结束的莘莘学子报考志愿时,自己没有方向和目标,可能听从父母安排,抑或跟随大众步伐,选择了医疗专业,茫茫然地步入了大学。 然而,在大学期间他们会越学越深,越学越知道这个专业背后所承担的生命之重,并慢慢沉下心来,只为多学一点知识,只为在以后能够多救治一个病人。
所以,偶然接触医学也好,从小立志学医也罢,只要进入医学专业,就应该努力学习,打牢基础,在学习期间多看、多听、多做,不断提高自己的医疗水平,真正地做到治病救人,付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