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医护人员什么情况下需要穿戴防护服?
[参考解析]
医护人员在多种情况下需要穿戴防护服,以下是具体的情况说明:
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时: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在对其进行诊疗、护理时需要穿戴防护服。
对病人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需要对其进行保护性隔离,此时医护人员需要穿戴防护服。
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喷溅时:在进行一些可能产生飞溅物的医疗操作时,如气管插管、吸痰等,医护人员需要穿戴防护服以防止受到污染。
进入特定区域时:如进入隔离留观室、专门病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ICU等区域时,医护人员需要穿戴防护服,并严格按照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
此外,医用防护服的效能持续时间为6~8小时,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防护服被患者血液、体液污物污染时,也应及时更换。同时,医护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以维护自身和患者的安全。
总的来说,医护人员在接触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可能产生飞溅物的医疗操作、进入特定区域等情况下需要穿戴防护服。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是保障医护人员安全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