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模拟(二)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1分,共35分)
1-5:CD BCDC 6-10:CADAD 11-15:DDBDB 16-20:BCBBC
21-25:BACDA 26-30:BDDCA 31-35:BACBC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36.ABCD
37.ABCD
38.BC
39.【小学】ABC
39.【中学】ABC
40.【小学】BD
40.【中学】ACD
三、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将判断为正确的题目答案标号“[√]”涂黑,将判断为错误的题目答案标号“[×]”涂黑。)
41-50:√√√×××√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51.【小学】
(1)定义:讲授法是教师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2)讲授法的基本要求:①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②注意启发;③讲究语言艺术。
51.【中学】
①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②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③掌握知识与思想相结合(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④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相结合。
52.【小学】
教师发展的途径包括师范教育、新教师的入职辅导、在职培训、自我教育(阅读、网络学习、观摩学习)、实践与研究等。
52.【中学】
①了解和研究学生;②树立正确的学生观;③教师自身的素质;④发扬教育民主。⑤正确处理师生矛盾。
53.【小学】
①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②材料的意义、性质和数量;③学习程度;④材料序列对遗忘的影响;⑤时间因素。
53.【中学】
①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②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③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
54.【小学】
①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②研究小学生,遵循小学生成长规律,教育教学化水平;③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能力。
54.【中学】
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操作技能学习包括:①操作定向阶段;②操作模仿阶段;③操作整合阶段;④操作熟练阶段。
五、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55.【参考答案】(1)材料中的赵老师种种行为凸显了他具有很好的知识素养。
①赵老师具有精深的学科知识,即作为老师所必需的本体性知识。在师范院校期间,赵老师认真学习本各门课程,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了解该学科的相关知识,了解学科发展脉络以及思维方法和方法论。
②赵老师具有的教育科学知识,即条件性知识。他不断教育教学与科研水平,不断地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技术等,凸显了他具有的研究能力。不断教学方式,说明赵老师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③赵老师具有广博的的普通文化知识,即作为老师所的文化素养知识。赵老师在校期间学习其他知识,工作后常常阅读中外名家名著等,显示了赵老师丰厚的文化底蕴。
④赵老师不断,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即一般的课堂实践性知识。在课堂实践中不断地反思、改进、,形成独特的风格和实践智慧,说明了赵老师非常注重课堂实践,注重经验的积累,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2)①观摩学习,学习教师的教学经验;②微格教学,加强日常的教学技能训练;③专门训练,针对自己的短板进行系统的学习,自我;④反思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教育教学方式,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
55.【参考答案】(1)沈老师的困惑在于:①眼下一方面提倡减负,强调学生能力和创造性的培养,重发展性评价;但另一方面真正评价一个老师的时候,仍离不开分数和升学率;②虽然贯彻了新课程的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但学生的综合成绩效果并不理想。
(2)在“减负”过程中,沈老师的问题有:①没有形成正确的教师观,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是只是的灌输者;②没有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沈老师应该因材施教,有针对性的教学,要将“减负”在课堂内完成;③沈老师布置作业的处理方法不当,“减负”不是目的,不能为了减负而减负,恰当的方法应该合理布置作业,授课质量。
(3)如果我是沈老师,我会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减负工作:①更新观念:减负的目的是为了教学质量,推进素质教育;②转变角色:在教学中要讲究教学民主,创设宽松、民主、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点拨者和引路人,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③素质:努力自身综合素质,投身教育改革,课堂教学水平;④优化教学: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教学质量。
57.【参考答案】(1)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系统。马老师以《寻人启事》的方式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了学习的需要;同时,学生对学习目标又产生了主观的估计,期待着较终作品的表现,属于学习期待。
(2)马老师运用了以下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材料中马老师写《寻人启事》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学习兴趣;
②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进学习动机的产生,材料中马老师变换教学形式,激起学生的学习需要;
③维护内在需要,促进外部动机内化,材料中马老师设置任务要求,引导学生交流相互促进;
④合理设置课堂环境,妥善处理竞争和合作,材料中马老师评选作文调动学生积极性。
(3)教师在激发学生动机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教学是要善于设问,激起学习需要,调动学习积极性;
②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根据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要根据任务难度控制动机水平,一般来说,中等强度动机效果较佳;
③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教学中要了解学生的学业表现并着重塑造良好行为;
④适当进行归因训练,促使学生继续努力。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归因,促使其努力学习。